2019-08-20
鹿子霖死了,故事讲完了。
书本虽合上了,思绪却像杂草中的麻线一样乱、一样捋不顺。两代人的故事缓缓展开,仿佛做了一个万里长梦,想要探其根本时,作者停笔了。
当我还在为白嘉轩的深谋远虑、以身作则、仁义慈善而深深折服时,他突然老了,佝偻地像狗一样活着;
当我还在为黑娃鹿兆谦的土匪勾当感到气愤,而后又变得知书达理感到难以置信时,他突然死了;
当我还在钦佩朱先生大义凛然、与世无争、高瞻远瞩的人格魅力时,全书结束了。
白鹿原在作者笔下真实的变化着,有过令人向往的平静安宁,有过大刀阔斧的动荡,也有过逼人麻木的黑暗;白鹿原上的男男女女真实的生活着,闹腾是一天、平稳是一天、人死了是一天、人还活着也是一天。
形形色色的人和匆匆而过的事让白鹿原变得真实、变得亲近,它从千万的村庄中被挑出来,去讲述一段历史,一段民族的历史。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段民国末年到建国初期的民族史,陈忠实先生讲的真实,讲的透彻。
白嘉轩与鹿子霖
将白嘉轩与鹿子霖放在一起评判,不仅是因为他们作为同一辈人但遭遇却截然不同,还因为他们是自己家族的代表,他们的一生是两大家族的缩影。
作为白鹿原上赫赫有名的族长,白嘉轩的名不像鹿子霖的名一样随着权力的改变而起起落落,他的名是民众给的。
当赌博和吸鸦片之风逐渐蔓延在村里时,他果断按《乡约》给犯事者田兴儿等人严厉的惩罚,将讨饭流浪的犯事者亲属接回村里,接济抚慰;当即将继承族长之位的白孝文受人迷惑犯了大忌之后,白嘉轩作为族长身体力行的执行惩治,作为父亲立即分房分社,将白孝文赶出家门。
他一直将“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福”作为处事箴言,做事兢兢业业,光明磊落。当打断他脊背的黑娃和与他为敌的鹿子霖陷入大牢之后,他紧急实施救助,毫不念个人恩怨;他修建六角塔镇小娥鬼魂的事情,处事之冷静,做事之果断,无一不让人深深佩服......
为民请命的他严格地履行《乡约》,惩恶扬善,以理服人,带领民众过着安稳的生活;以身作则的他严苛地遵从家族纲纪,以兴家之风为根基教育其子女,令人钦佩;深谋远虑的他以不变应万变,在大是大非面前沉着冷静,坦坦荡荡。
相比鹿子霖的恶人毒计和鸡犬升天的丑陋,白嘉轩是整个白鹿村的人品担当。
白鹿两家,起家根源不同,兴家之风迥然,则子孙做派遗传家族之气,命运截然相反,令读者唏嘘。
在读书的过程中,每每看到白嘉轩,我总能联想到我的父亲,父辈他们以身作则的品质时时刻刻影响着子女和周围的民众,他们的深谋远虑、宽广的胸怀和待人慈善的心是这个时代缺少的,更是我们应该以此为标榜,努力学习的。
朱先生
个体的油盐酱醋与整个民族的动荡发展交织在一起,说不上是那盲目跟随大潮的人对,还是那些以不变应万变的人对。在历史滚滚向前的巨轮下,那些存活着在自己方圆十里忙碌的生灵中,毕竟有胆识,能爬上巨轮看看前方的人不多。
作为“圣人”般存在的朱先生,代表了陈忠实对于乡土中国的美好愿景,也宣扬了白鹿原传统的生存秩序。但另一方面,在政权迭代过程中,乡村宗统与家族纲纪摇摇欲坠时,朱先生所依靠的传统秩序几近崩塌。
朱先生作为传统知识分子,他的存在是整篇文章的线索。白鹿村的大起大落都有朱先生的参与,就算朱先生过世之后,他的遗物仍然代表着他去诉说历史的进程。
“自信生平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就是对朱先生一生最好的总结。
新生事物
陈忠实先生通过白灵、鹿兆鹏和鹿兆海的曲曲折折的革命史,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初期的迷茫和坎坷。没有明确的指示,没有正规的军队,更没有影视作品中指点江山的气概,一切都是在谨慎和曲折中前行。
当鹿兆鹏辛辛苦苦组建一支队伍,想要奔赴战场,打算为内心的信仰而英勇献身时,党内同志轻而易举的叛变让年轻的队伍变成了刀俎下的鱼肉。白灵被自己的同志活埋,手段之粗暴,之残忍绝不是我们印象中那支坦坦荡荡的队伍所作之事;鹿兆海奔赴战场为祖国的统一而抛头颅洒热血时,自己的同胞却了结了他年轻的生命。
有人将三人的身份以及之间的关系作为噱头,捕风捉影的去批判某某派,某某党。但是我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在迷茫中寻找一个能带领中国向前进的旗帜;看到的是我们年轻的党,在曲折中奋勇前行。
作为年轻人,他们身上的责任与担当是我们缺少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乡约
《乡约》作为一个传统村庄的生存规约,在村民心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从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到礼俗相交等,《乡约》在总结了前人生存经验的基础上,将其更加规范化,并且捎带迷信的色彩体现在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藏在民众的心里。
“白鹿村的祠堂里每到晚上就传出庄稼汉们粗浑的背读《乡约》的声音。
从此偷鸡摸狗摘桃掐瓜之类的事顿然绝迹,摸牌九搓麻将抹花花掷骰子等等赌博营生去哪踢了摊子,打架斗殴扯街骂巷的争斗事件不再发生,白鹿村人一个个狗变得和颜可掬文质彬彬,连说话的声音都柔和纤细了。”
《乡约》与其说为民众提供了生存的准则,不如说成了百姓心中的信仰,它让民众知道什么是好的,需要持之以恒追寻;知道什么是最差的,是底线,千万不能去触碰。实则,《乡约》的核心是敬畏。
善恶是人与生俱来的印记,潜藏在人类的内心深处的狭小空间里,各处一方。究竟是让善的一面绽放,还是把恶的一面释放,取决于后天的环境,《乡约》作为一道生存规约,更是将内心的恶压制,让善逐渐生长。
白鹿原上的男女老少无时无刻不以乡约为准则,从耕田种地到待人处事,在安稳的世道上辛苦的生活着。虽有交粮纳税的担子压在身上,但是这不可多得的安稳世道给辛苦的人儿提供了一个能够熟睡的炕头,给年老无能的人儿提供了一碗不至于饿死的菜汤。
《乡约》教导着民众,虽然万般辛苦,却应该懂得收获与耕耘,懂得因果与报应,懂得善恶与美丑。虽然有些内容落后与残酷,却仍能带领数个家族、万千民众稳定的发展,遵循着自然规律,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读后感 推荐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