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书评

首页 > 读后感/书评

中国名著vs西方名著,哪个你更喜欢?

2019-07-19

  上周,有位书友突发奇想向编者问了个问题:如果你独自一人流浪到孤岛,只能在中国名著和西方名著二者中选其一,你会选择哪者呢?

  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微读君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换作你,你更喜欢中国名著,还是西方名著呢?和大多数爱读书的宝宝一样,中外名著皆为编者所爱,恐怕很难在其中选出相对更喜欢的一方。

  既然不能学豹子头握紧拳头说一句“我全都要”,那么我内心这两个观点自然是互相冲击着的,双方互相相持不下。于是,干脆任由内心的纠结来开场辩论赛得了。

  下面,有请正反方辩手登场,正方辩手持方为更爱中国名著,反方辩手则更喜欢西方名著。双方将从著作背景、著作风格、叙事写人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阐述各自更为喜欢的理由。

  正方辩手:更喜欢中国名著

  在中国名著和西方名著之间,我站队中国名著。说起名著就不得不提著作所处的历史背景,在这一方面,我认为中国名著往往做得更优秀。

  光是四大名著“三西红水”,便将其背后所处不同的朝代、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描绘得一清二楚,读书堪比读史。

  更何况经典的可不止四大名著,以《东周列国志》为例,其描写了西周末年到秦一统六国期间500年的璀璨历史,既是小说,也是史书,值得好好一品。

《东周列国志》

  反方辩手:更喜欢西方名著

  诚然,中国名著与历史时代的结合做得很到位,但我更崇拜西方名著。因为相较于中国名著,西方名著的故事性往往会更强一些,他们更追求跌宕起伏、有张力的情节,换言之,也就是更具备戏剧性。

  此类名著以莎士比亚大仲马的著作为典范。在这里,我推荐一本小说届的扛鼎之作——《基督山伯爵》,书中以报恩复仇的故事为主线,将情节的起伏写出了新境界。

《基督山伯爵》

  不仅如此,在写作风格上,西方名著的写实性更强,相比中国名著的抒情风,更习惯用最简洁的语言提炼形象。

  正方辩手:更喜欢中国名著

  西方经典写实性强,相应的主题大多较为明确、凝练,而中国名著则更重视飘渺于空灵之上的自由境界,开放性的结局时常让人能有多种读解,读来意犹未尽。

  不可否认,西方名著的故事确有其张力,但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我认为中国名著的点更为宽广一些。一本《儒林外史》便用讽刺的意味揭开了“假儒士”的真面目……

《儒林外史》

  不仅如此,中国名著注重叙事,人物、线索多样,更能体现语言和文化因素。不管是小说还是抒情式的著作,中国名著还有一大特点,就是会在文中穿插诗词,读来韵味十足。

  在这里,推荐一本清代音韵大师李汝珍的《镜花缘》,本书旨在通过颂扬女性来反对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坏风气,带你见识中国古人眼中的女权意识。

《镜花缘》

  反方辩手:更喜欢西方名著

  如果说中国名著注重叙事,那西方名著则更喜欢写人。在现有的名著中,通过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来展现其个性的经典案例比比皆是,在人性的描写上可谓是入木三分。

  《变形记》这本书便是个例子,通过短短几句话的描述,便将一个人彻彻底底地暴露在显微镜之下,在人们生活的活动及逼真的细节中,来揭露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变形记》

  更有甚者,西方经典的影响力也是不虚的。要说社会影响力,当初文艺复兴期间横空出世的著作,对西方世界的颠覆和推进便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且不说像《神曲》《十日谈》等跨时代的巨著,在后来延续了西方经典追求爱与自由的名篇中,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也是极具影响力的一篇。时至今日,其中的人道主义和反战主义仍然为人所津津乐道。

《战争与和平》

  看完正反双方辩手各自的站队及理由陈述,此时的你,内心有偏向了吗?你更喜欢中国名著还是西方名著呢?

  其实啊,因地域、历史、人文环境的不同,各家著作固然也是不一样的。不仅笔者的思维方式不同,读者的所想所感也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是没有固定标准的。没有哪者更好之说,只能说中外名著哪者更适合现阶段你的口味。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读后感 推荐

栏目导航

格言网 趣知识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