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3
长安,今西安市的古称。汉唐两朝都曾定都长安,让古时的长安成为了一座国际大都市,其巅峰时期有近百万的人口。强盛的汉唐文化,吸引着来自全世界外国使节、商人、僧侣,让多元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它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连接欧亚的桥梁。今天要推荐的这本《长安十二时辰》,就发生在唐天宝三载元月十四日上元灯节的长安。
天宝(公元742年正月—公元756年七月)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天宝三载即公元744年,此时的李隆基已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而杨玉环还是一名道号“太真”的坤道,尚未成为拥有无上恩宠的贵妃,这一年距离让盛唐由盛入衰的“安史之乱”还有11年。经过贞观与开元之治的大唐王朝,开疆拓土,八方来贺,国力繁盛,但庞大的官僚体制经过上百年的运转早已腐迹斑斑,给这个强盛的帝国埋下了无穷隐患。这就是《长安十二时辰》故事发生的背景。
在长安城,如果你不变成和它一样的怪物,就会被它吞噬。
天宝三载,元月十四日,巳正(上午10点)。当长安的阖城百姓都在为庆祝这一年的上元灯节兴奋而忙碌时,他们不知道的是,有一队不起眼的胡商队悄悄进入了长安城,拉开了一场惊天阴谋的序幕。凶悍的突厥狼卫,突然出现的神秘刺客组织,各怀鬼胎的朝廷大员,猝不及防的刺杀和爆炸,环环紧扣的阴谋,让整个长安城笼罩在烈焰焚城的阴影之下。所有的希望,都系于张小敬身上,一个被判了绞刑的死囚犯。
马伯庸很擅长悬疑氛围的营造,情节推进的节奏非常快,线索的埋设也十分巧妙,让人仿佛置身影院,观看一场危机四伏惊险刺激的悬疑动作大片。作者以古时十二时辰的名字命名每一个章节,让你的脑子里仿佛有一个倒计时的沙漏,时刻提醒你——时间已经所剩不多。这种情节推进的手法,非常类似美剧《24小时》的节奏,而在“文字鬼才”马伯庸的笔下,它甚至比《24小时》还要剑拔弩张。
这是《唐韵》里的次序,靖安司的人都很熟稔。三为去声,十一队,第八个字是“退”;四为入声,第五物,第十八字是“不”。翻译过来就是两个字。这是姚汝能的心志、檀棋的心志,也是张小敬从未更改的心志:
不退。
将长安这座城市的每个细节,与小说的剧情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它为剧情服务,是这本小说的精妙之处。长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坊内曲巷和漕运水渠在故事的指挥中心“靖安司”的沙盘中事无巨细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用来传递消息的望楼,利用《唐韵》进行密码的转译,构思十分巧妙。“狼入西市,已过十字街!”“狼过广通渠三桥,拐入独柳树左巷偏道!”望楼与沙盘配合,婢女手持月仗,将代表不同角色的人俑推进到相应的位置,俨然就是古代版的GPS定位系统。望楼传递消息的紫色灯光,在长安喧闹的夜色中,更是所有人的希望之光,它给每一个在为这个共同目标而努力的人永不放弃的勇气。
每个人,都得为他的选择负责。
对错是非在这里仿佛已经被模糊了界限,每个人有自己的立场上,都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战。杀一个无辜的人是错的吗?但是如果牺牲一个人可以拯救千千万万的人呢?你杀还是不杀?这种道德困境和对人性的拷问最集中地表现在小说主人公——张小敬身上。他是第八团浴血奋战的张大头,是为老战友讨回公道而悍杀县尉、打入死牢的不良帅,是被右骁卫捉拿的奸细,是全城通缉的死刑犯,是被所有人误解的孤胆英雄。他恨这个已经病入膏肓的帝国,更恨这个结党营私罔顾百姓的朝廷。但那又如何?十年西域兵,九年长安帅,他爱那个偷偷放他上大雁塔的小沙弥,升道坊里做毕罗饼的回鹘老头,盂兰盆节卖纸船的瞎眼阿婆,爱这个长安城里每一个努力活着的普通人。正是这份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和敬畏,让他无论在多绝望的困境下,都“九死无悔”。
现在,准备好一起度过这惊心动魄的十二时辰了吗?
开启你的冒险之旅吧!
读后感 推荐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