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沈复:《浮生六记》

首页 > 沈复:《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不太富裕的生活,一样能有滋有味

  如果有一本书,初读时能令人耳目一新,再读时却怅然若失,细品之后则与之心心相印。那这本书一定是《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一本流传很久的小册子,由一位叫沈复的落魄文人所写,记录了自己生命中一些微小的人和事,全篇不过四万字,却道尽人间酸甜。

  俞平伯一生钟爱《浮生六记》,赞其“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林语堂则视之为知己:“读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

  著名主持人汪涵曾多次在节目中提起这本书,并向观众推荐:“我们要学会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周遭的一切。”

  内容提要

  在《浮生六记》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沈复与其妻芸娘的爱情,他们相敬如宾,生活平淡,却爱的深沉。《浮生六记》总共有四块内容,前三块都在讲述沈复与芸娘的生活往事。

  沈复本是清朝时期生活在苏州的一个无名文人,他一生辗转过很多地方,只能靠做一些简单的差事养家糊口。芸娘则是沈复舅舅的女儿,早年丧父,家境清贫,靠女红维持生计。

  闺房记乐——日常之乐

  二人自幼相识,两小无猜。13岁时沈复便与其母说道“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在普通人心里,才子配佳人,能被一位文人宠爱一生的女儿,必定是面容姣好、气质出众的女娇娥。事实上,芸娘非但不是美女,甚至可能不如一般女子。

  沈复在书中如此描写自己的妻子“芸削肩长劲,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惟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不过“情之所钟,虽丑不嫌”。在沈复眼中能够与芸娘结为夫妻,依旧是人生最大幸事。

  毕竟,女人的美向来在骨不在皮。芸娘的贤淑、聪慧又怎是一般女子可及。

  她不仅可以与沈复品读诗画、谈古论今,还会穿着男装与其出门夜游。

  她不仅能够把家中琐事打点妥当,还善于从普通生活中发觉风雅妙趣。

  她为其煮饭,为其织衣,伴其玩乐。二人将生活过成了诗,世间美好尽被收走。

  “檐前老树一株,浓阴覆窗,人面俱绿。隔岸游人,往来不绝,此吾父稼夫公垂帘宴客处也。禀命吾母,携芸消夏于此。因暑罢绣,终日伴余课书论古、品月评花而已。芸不善饮,强之可三杯,教以射覆为令。自以为人间之乐,无过于此矣。”

  可惜好景不长,芸娘的早逝最终没能让二人白头偕老。芸娘去世后,沈复便写下这本《浮生六记》记录了二人粗茶布衣的幸福往事。

  生活

  在《浮生六记》中,沈复所记录的皆是粗茶布衣式的闲琐小事,他与芸娘所过的日子也是大部分人都可以唾手可得的生活。区别就是他有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在周遭琐碎中发现生活之趣。

  闲情记趣——童趣

  在他眼里,一只虫,一颗草,就可以拥有趣味无穷的探险。一株花,一片叶,也可自成独特景致。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芸娘也是拥有生活趣味的姑娘。沈复记录,有一次他栽培了一盆花,但总是觉得不够生动。芸娘见他苦恼,便灵机一动,找来些许蝴蝶和昆虫,用细细的丝线缠绕在花的茎干上,这一神来之笔,被许多来客称赞。

  很多时候,与快乐挂钩的并非生活的富足,而是源于内心的细致与情趣。

  快乐,无处不在。

  经典摘录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矣。

  何时黄鹤重来,且共倒金樽,浇洲渚千年芳草。但见白云飞去,更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拾翠寻芳。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或说些善因果报,或论些今古兴亡;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复,世态炎凉,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

  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即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此养生之法也。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

  八窗尽落,清风徐来,纨扇罗衫,剖瓜解暑。

  夏月荷花除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搓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静室焚香,闲中雅趣。

  是夜,月色颇佳,兰影上粉墙,别有幽致。

下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活着 平凡的世界

格言网 趣知识 子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