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沈复:《浮生六记》

首页 > 沈复:《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读起来比《活着》还让人难受的书

  《活着》是余华的一部经典之作,主人公福贵的坎坷经历读来令人落泪,但那毕竟是部小说,读来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虽然我丝毫不怀疑现实生活要远比小说更操蛋,但一个人怎么可能经历那么多的沟沟坎坎,最后仍能坚强地活下去?在《活着》中,每当福贵的人生有那么一点好转的迹象时,他家里就要遭变故,好像被诅咒了一样,就是这么神奇。不过《活着》的厉害之处在于,即便你知道它是一部小说,还是会为书中人物的悲凉境遇唏嘘不已,如果你觉得《活着》这本书值得一读,那么你可能也会喜欢这本书——《浮生六记》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

  人生就像一场梦,真正快乐的时光有多少呢?《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清朝人,是位文学家、画家,他说自己生于盛世(乾隆年间)的富贵人家,老天待他不薄,理应记之于笔墨,故而有了这部《浮生六记》,一记闺房之乐,二记闲情之趣,三记坎坷之愁,四记浪游之快,五记中山之历,六记养生之道,不过现在公认后两记为伪作,只有前四记是沈复的作品。虽然如沈复所言,他生于盛世的富贵人家,但那个时候的中国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他的家族也不可避免地没落了,故而他的人生前甜后苦,这一点贯穿全书始终,这一情节颇类似于曹雪芹笔下的四大家族,故而《浮生六记》又有《小红楼梦》之称。正如先苦后甜是喜剧一样,先甜后苦的故事注定是个悲剧,在《坎坷记愁》这节中,沈复用不到一万字的短文写出了《活着》十几万字的效果。

  卷首沈复剖析自己受磨难的原因在于多情重诺,他总是轻易答应别人的请求并信守承若,最后被别人玩死,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在沈复那里表现地淋漓尽致。沈复的妻子叫做芸娘,这位女子曾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沈复非常爱她,但也仅限于非常爱而已,他不能为芸娘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却总是捅娄子让芸娘善后。沈复的父亲在外地做官,沈复陪侍,他父亲对他讲:“你媳妇能识文断字,以后家里的书信往来就由她来管吧。”后来沈复的母亲怀疑芸娘在信里乱写,就不让她写了,沈复的父亲却怀疑是芸娘偷懒不想写,芸娘由是失欢于公公。后来沈复的父亲由于久居外地,身心寂寞,想招个小妾,委托沈复办理,沈复让芸娘办此事,结果沈复的母亲不同意,芸娘由是失欢于婆婆。再后来沈复的弟弟手头拮据,问邻人借钱,找芸娘作保,事后却无钱偿还,芸娘写信给沈复,被沈复的父亲发现,却认为是芸娘无事生非,自己借钱还不上反而诬赖小叔,芸娘由是失欢于小叔。再后来,芸娘由于身体柔弱,常常吃药,需要人服侍,由是失欢于奴仆。总之,被林语堂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的芸娘,竟然成了沈家的眼中刺,沈复虽然口口声声爱芸娘,但却没有为她做任何辩解,导致沈家上上下下讨厌这个女人。

  沈复有个朋友手头拮据要借贷,找他作保,正如沈复所讲,他是个重义气的人,就答应了,不过他那位朋友贷完款就跑路了,追债的人找到沈家讨债,沈复的父亲一怒之下将沈复夫妇赶出家门。此时的沈复已经无家可归,还有人追债,只得跑路,除了芸娘之外,沈复还有一女一儿,带着子女跑路诸多不便,便将女儿找个婆家当童养媳去了,儿子转交朋友寄养。与亲生骨肉的离别,从来都是令人肝肠寸断的事,据《坎坷记愁》所载,沈复夫妇因是半夜跑路,怕惊扰到追债人,不敢啼哭,一直走很远,才敢哭出声来。

  跑路后的沈复,寄人篱下,生活很是困顿,沈复本一文人,无甚赚钱的本事,只得寻亲访友,四处求助,芸娘是久病之躯,哪经得起这样饥一顿饱一顿的流浪,最后客死异乡,临终前对沈复讲:“咱俩颠沛流离的生活都是因为我,现在我死了,你回家求父母原谅就好了。以后若能另娶贤德,侍奉高堂,把我的孩子抚养成人,我死也瞑目了。”照着沈复所讲,当时的他“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就连芸娘的下葬费,还是找人借的。

  芸娘死后,沈复本想回归故里,但他弟弟对他讲,父亲仍在生气,还是不要回来的好,沈复只好继续在外漂泊,后来再有消息时,父亲已经去世,沈复回家奔丧,他弟弟却担心沈复会分家产,使计谋把他挤兑走了。沈复不是不知道弟弟的心思,但他是一介书生,别的本事没有,书生气却不少,他分文不取,净身出户。这次离家时,他儿子送他到半路,忽然落泪不止,他劝儿子不要送了,后来得知,不久后儿子也死了。想想看,这样的儿子摊上这样的爹,随随便便往别人家一放就不管了,就算不死又能活多好呢?

  丧妻、丧夫、丧子,不得不说沈复活得是挺坚强的,本书的第六卷《养生记道》虽然是篇伪作,但也许就是因为世人看沈复在一连串的打击下仍然活得优哉游哉,所以揣测沈复必然精通某种养生方法才续写的吧,所谓养生之道,无外乎道家那一套,清静无为,把一切都看开了,那就无所谓了,也就养生了,所谓“浮生”一词,意义也就在这了吧。

 下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活着 平凡的世界

格言网 趣知识 子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