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书评

首页 > 读后感/书评

精选书评:评马库斯《偷书贼》

2018-04-05

精选书评:评马库斯《偷书贼》

  透露一个小小的事实,总有一天,你会死掉。

  死亡,一个公开的秘密;它就在那里,大家却讳莫如深,避之唯恐不及。

  谈及死亡的文学作品不多,但凡涉猎死亡题材的作品,都称的上厚重。

  托尔斯泰尤其擅长这个主题,他的作品雕梁画栋,引人入胜,读起来却未必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因为他总在一个陡峭的角度让你直面死亡的凝重,譬如《童年》的伊尔倩耶夫的母亲,《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的哥哥,《战争与和平》里安德烈的妻子。你刚与主角共情连接,便要面对赤裸裸的死亡与诀别,面对托尔斯泰对死亡最严肃、深沉的叩问。

  托尔斯泰对死亡的思考是一座山,后世也有很多座山,却鲜有逾越者。然而,马库斯笔下的死亡是一条河,婉婉地唱着明快的歌。

  在《偷书贼》这部小说中,马库斯匠心独运地使用以死神为第一视角进行叙述,通篇都萦绕在死亡的阴云之下。而较之先贤们以生存观测死亡,选择以死亡观察生存的视角,竟然显出别致的轻松与通透来。

  死亡那条小河贯穿时空,静静地流淌在纳粹德国时期,蜿蜒进入德国慕尼黑边郊外一个叫莫尔辛的小镇中,斡旋其中。一个叫莉泽尔的女孩,被寄养在希默尔街的贫民窟里,故事由此铺陈开来。

  所以叫“偷书贼”,只是这个女孩爱书胜过世上的一切,她的书和她寻求书的故事,成为她生命中的明灯,照亮身边的人,也照亮整个黑暗的世代。

  没有波澜不惊的剧情,也没有高屋建瓴的议论,主体故事只是一个小女孩慢慢记录自己成长的琐事。

  然而,娓娓道来的笔触却足以叩击灵魂深处,云淡风轻之下依然可见深厚与哲思。

  她的故事像一朵雅致的白花,小小的,绽放在黑暗之中。那片黑暗里,有死亡的阴影,有战争的残暴,有种族的屠戮,有极权的侵蚀,有幽闭的心...

  故事后更大的叙事是二战的滚滚烟尘,如同马蹄一般,践踏左右。彼时万马奔腾,存亡只在须臾之间,这朵小花只在间隙中侥幸生长。

  滋润这朵小花的是希默尔街中有趣的灵魂。

  莉泽尔的养父汉斯。一个有着银色眸子的粉刷匠,奏着会呼吸的风琴;他的嘴角有着夏日香槟的味道,散发着手卷烟的香气,正如他灵魂的馨香。

  莉泽尔的密友鲁迪。他的头发是燃烧的柠檬色,他总是永不停息地奔跑着;生活给他苦毒,他却回应面包。那一句“莉泽尔,我可以吻你吗?”是两小无猜间最美的情话。有些爱情,尚未发芽,就已刻骨铭心。

  在莉泽尔家地下室藏身的犹太人男孩马克斯。他倔强地活着,甚至打倒首相与死神,只为回馈那句“他的头发像羽毛一样”的温情。

  还有莉泽尔那位一直骂着“蠢猪”的养母罗莎,温和忧伤的镇长夫人,以及那许多的人。他们扯下冰冷的面具,突破禁锢的锁链,闪烁晶莹的人性。

  直到最后,希默尔街被炸成一片废墟。莉泽尔所爱的一切,都如飞而去。死神都不禁唏嘘!

  连死神都显得和蔼可亲,近乎人情,这又是何等残忍的岁月;连死亡都显得善意,活着是多么的不易。

  大家都在说,整条希默尔街,只有一个女孩活了下来。

  曾经光照她的都黯然,轻快的生活和那些美丽的人都被卷入死亡之中,似乎一切重归于无,所有光明全部终结,回到黑暗的起点。然而,文字穿透死亡的力量,曾经点燃她的一切,凝结成文字继续发光。

  那是汉斯家的地下室,鲁迪的面包屑,那是镇长书房窗子上半开的窗户,那是三十五号邻居家的咖啡香...

  他们是法西斯,是犹太的刽子手,是希特勒的拥趸;但他们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值得被怜悯的人。在最黑暗的年代,他们的软弱遮掩不住熠熠生辉的人性之光。

  每一个人既是天使也是恶魔,既是爱心也是冷漠,既是无惧也是恐惧。从来没有英雄主义,英雄都是被点燃的罪人,罪人都是被蒙蔽的英雄。

  连死神都感慨:

  人类怎么可以如此丑陋又如此美好,他们的文字为何可以毁灭一切,又可以璀璨夺目?

  一缕光,照在黑暗里,响应起荧荧微光;微光互相响应,便照亮起整个世界,不仅穿透黑暗,甚至穿越死亡。

  有一种活着让死神颤栗。

  对于一个明亮的人,死亡不是最后的结局,哪怕是在死神自述的小说里。死亡是一扇门,推开那扇门,背后是明亮的生活。

  有一朵明亮的小花,开在死亡的毒钩下;有一天,战争的马蹄击碎了它,它的瓣四散飘去,藏在泥里。

  然而,它的眼泪变成光明的种子,长成一片树林。

  告诉你一个秘密,人都会死亡,因此,做一个明亮的人。

  《偷书贼》一本关乎死亡,关于战争的小书,因为最朴素的人性,流淌出温情。

  做一个明亮的人,让死神颤栗。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读后感 推荐

栏目导航

格言网 趣知识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