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7
传说彼岸花有红、白两种,红色彼岸花盛开于地狱,白色彼岸花绽放于天堂。一个代表堕落,一个代表新生,它们是矛盾的共存体,如同帕特里克·聚斯金德《香水》的主人公——格雷诺耶。
他出生在巴黎最臭的地方,却是一个天才调香师;他想构建一个味道的王国,却用杀戮去获取那一缕芬芳;拥有世间最灵敏的嗅觉,却闻不出自己身上的味道;他明明可以成为艺术家,最后却成为刽子手。
你无法爱上他,却也无法憎恶他。
1、梦寐以求的自由希望,如此遥远
本书设定的背景是法国革命前夕,书中有很多关于臭味的描述,让我们在简单粗暴中认识那个世界,那个充满了自私、麻木、贪婪、冷漠、无情的世界。在那里,每一个人为了获得眼前的利益,都在抛弃那些最宝贵的东西,比如亲情、正义、名誉、怜悯等等。
所以那些臭味代表着什么?也许那些臭味正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映射。格雷诺耶就在那样的环境中长大,他在充满臭味的环境中寻找心目中的味道。
本书从一开始渲染的氛围,就是一个腐化堕落的社会,人们就像带着枷锁活着。而格雷诺耶的出现,更像是一个想要突破这个社会的存在。
他抗拒周围的味道,又何尝不是对那种黑暗生活的抗拒?而香味在那个充满臭味的环境中,更像是一座灯塔。对香味的向往,又何尝不是他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格雷诺耶生来没有味道,就像一个局外人游离于这个世界之外,别人注意不到他的存在。在生命中,有一天如果被所有人忽视,是不是等于不再存在?
与周围人格格不入的他,也曾选择远离人群,独自一人生活了七年,在想象中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度;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回到人群,尽管他依然抗拒周围的味道。
人们从一种生活变到另一种生活,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社会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更是困难重重。历史上的朝代更迭,无不伴随着血腥,格雷诺耶的变更之路也充满着杀戮。
他想要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个问题有些可笑,又有些可悲,自己的存在居然需要去证明。他用衣服、鞋子、化妆品来装饰自己,他制造臭味让自己变得与其他人相同。环境是臭的,人也是臭的,这依然是作者对整个社会的控诉。
他给自己戴上种种面具,让自己能够融入那个社会,让人们不再忽视他的存在。他就像一只空杯子,去盛满那些人们所关注的东西,哪怕是他不喜欢的东西。
他既是无味的,又是所有味道的集合。他就像是所有的人性叠加在一起,任何人都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一面,美的或是丑的,善良的或是邪恶的。
格雷诺耶曾喝过两种香水,一种代表着自由,一种代表着希望。自由和希望,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东西。然而,有些人这辈子都没真正拥有过,它们仿佛就在身边,却仿佛又远在天边。
2、偏执畸形的香水人生,爱恨交织
香水的香味分前调、中调和后调,随着酒精的挥发,香味一一呈现出来,有清新、有浓烈、有醇厚……人生亦是如此。
每个人都像一个调香师,调配自己的人生。
格雷诺耶对味道的敏感,让他懂得察言观色;他学习制香的技巧,让他有了生活的手段;他远离社会,让他对人生有了沉淀;他回归人群,让他的理想得到升华。他经历过疾病,接近过死亡。从最初的蛰伏,到中间的隐忍,再到最后的爆发,这是他的人生经历,他走的每一步也是他的选择。他将人制成了香水,他将人生活成了香水。
《香水》看似一本无爱的书,更多的是互相伤害;这又是一本有爱的书,讲述了主人公对香味的爱。他爱香味,没有利益,发自肺腑,可以为之失去一切,是什么让他的爱如此地畸形?
他的出生就是个悲剧,被随意丢弃,差点死掉,没有人在意他。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被利用,没有真正得到过他人的关心,人们只是关注他的技能,而不是他这个人。
他伪装自己融入人群,而他自身其实非常孤独,而且缺乏安全感。也许,在他看来,任何东西,都没有香味来得靠谱,任何人都是在利用他,只有香味不会。他把香味当成了自己的伴侣,他像爱一个人一样爱着香味。
有些爱往往被人忘记,有些恨却让人永远铭记。人们看到了他的杀戮,却未必能够看到他的专情。他想获得爱,却又恐惧爱,他将爱转移到了香味上。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他会变成一个对香味如此偏执疯狂的人?这个结果到底应该归咎于他自己,还是归咎于周围的环境?我想,应该都有吧。
人的经历影响人的选择。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将不会同意你再回头好整以暇地将“善与完美”的一面与“邪恶与败坏”的一面轻易化为黑白两道。我希望你能一再思考一个问题——我有可能成为恶魔吗?
这是对路西法效应的一个概括,说明的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如果他从小能受到多一些关爱、理解、体量、包容,他的人生又会不会是另一种结果?也许并不是他抛弃了光明,而是光明抛弃了他。
他身处地狱,渴望得到救赎,他在用黑暗的方式诠释对光明的向往。你可能会恨他的残忍,恨他的无情,但也许会不经意间产生一丝对他的同情和怜悯。
红色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白色彼岸花又称作曼陀罗华。他是天才还是恶魔?是曼珠沙华还是曼陀罗华?
读完了香水,却未必读懂了香水。
读后感 推荐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