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0
“滴滴滴滴”。闹钟响起,关闭,继续睡;闹钟再响,再关,继续睡……
多么熟悉的场景,你是否和微读君一样,每天都在为起床这件小事而挣扎着?任由闹钟几次的循环后,终于恋恋不舍地爬起了床,然而这时再看时间,什么?!已经处在要迟到的边缘了。
拖延症无处不在
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举不胜举:
明明罗列好了工作计划,却只有deadline前夕才能有最高的效率;
立志减肥,却只有到夏天实在藏不住肉的时候,才会翻起常年压箱底的运动装备;
说好的再玩5分钟手机就去睡觉,结果1小时过去了还意犹未尽。
人们将这些不自觉的行为,称为——拖延症。
而拖延的理由,总是各种各样,这次是这个环节出了意外,下次又是另外的环节出了问题。明明想去做点什么,却总是安慰自己晚点也没关系,真到时间紧迫的时候,也还是不紧不慢地行动。于是,事情永远是拖着的。
或许你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对自己拖延的毛病感到罪恶满满,但每次下定决心想要做出一些改变之后,又是周而复始的拖延。
都说习惯是一种可怕的力量,而一旦我们的拖延症也成了习惯,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窘境呢?一本《微习惯》带你了解习惯的力量,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习惯,也能改变人的一生。
拖延症是一种病
如果说拖延症是一种病,那其病因都有哪些呢?
不够热爱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都不假。许多人的拖延症,都来源于根本就不喜欢要做的事。如果你有足够的热爱,想尽一切办法都会主动去做,又怎么会舍得拖延呢?
害怕失败
对于许多不够自信的人来说,内心最深的恐惧就是害怕失败。他们往往害怕即便自己拼尽全力,结果仍然会不尽人意。这时,拖延便成了最好的借口。
侥幸心理
我们都曾在deadline的生死边缘挣扎过,却意外地发现,事情往往都能船头自然直。“拖一会儿没事,反正最后能完成”便成了这一类人最大的心理暗示。
说到底,就是——懒
意识跟得上,可行动未必。明明道理都听得懂,可就是办不到。懒可以说是世人们的共性,纵观大部分人的人生,许多所谓的拖延,其实说到底不就是因为懒得马上付出行动吗?
这几个看似问题不大的因素,实则是基本上每个人都存在着的毛病。说到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本有助于了解拖延症的书籍——《拖延心理学》,全书归纳了造成拖延症的心理与生理因素,喜欢拖延的小伙伴值得一看。
给你的拖延症开一剂良药
如果说战胜拖延症是贯穿意识和行动上的双重考验,那想要有所改变,就要从习惯开始做起,下面将给大家支几个妙招,助你早日脱离拖延症。
1)时间管理,分解目标
我们都知道,患有拖延症的人,大多在时间管理上会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么像无头苍蝇般转来转去,根本没有明确的方向;要么则因为目标太大一下子不知该从何下手。
这时候,我们便要加强时间管理,将我们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可量化的小任务,从而使我们的目标看起来更加简单、更具有可行性。
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便是从心智成长的角度去谈时间管理这件事,娓娓道来,相信爱拖延的小伙伴,在这本书当中,能跟着李老师学习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以及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
2)先完成,再追求完美
完成还是完美?这是个困扰着无数人的话题,然而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很多情况下,完成是要比完美更重要的。
如果你一味地去吹毛求疵,而忽略了事情该有的进度,那你只会一拖再拖,继而养成拖延的习惯。
微读君认为呢,不必为一些边边角角去耗费太多的心思,将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刀刃上才是王道。完成优于完美,而完美可以建立在完成总体的基础上,再逐步去细化其中的细节。
3)奖惩措施,并寻找他人监督
针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进度和情况,给自己设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奖惩措施:达到标准就奖励一下自己,达不到那就惩罚一下自己。
当然,光有明确的奖惩措施是不够的,如何让此奖惩制度真正起到制约作用才是关键。这时候,我们就要寻求外界的监督了。通过朋友圈公开自己的计划和奖惩,或者是找身边的亲友帮忙监督,都是不错的方法。
4)别想太多,马上行动
世人的有个通病,就是想法太多而行动太少。许多人意识有了、计划有了、目标也有了,唯独缺的就是执行力。
而说到执行力,就不得不提《自控力》这本书。本书不仅探讨人们失控的原因,还讲述了该如何提升自控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书中,作者麦格尼格尔告诉我们,要是能掌握自控力的策略,那么只需要10周,就能克服拖延症。
但对大部分人来说,战胜拖延依旧是一场持久战,如果你有心想要缓解甚至是治好你的拖延症,那你就必须拿出决心。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立刻,马上,行动起来吧!
读后感 推荐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