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禅者的初心 > 第三部 用心理解 · 5 专注于“无”
5 专注于“无”
如果你刻意去追寻自由,就不会找得到自由。在得到绝对的自由之前,你必须先拥有绝对的自由,这就是我们的修行。
想要了解佛法,你必须先忘掉所有先入之见。首先,你必须抛弃实体或实有的观念。我们对生命的一般见解,都是深植于实有的观念。大多数人都相信,一切都是实有的,并且认为他们看到或听到的都是实有的。无疑地,我们看到的鸟儿或听到的鸟叫声确实存在,然而,我所说的“确实存在”与各位所说的“实有”意思不完全相同。
生命是既存在又不存在?
佛法认为,生命是既存在又不存在。所以,那只鸟是既存在又不存在。单单认为生命是实有的观点,对佛教来说是一种外道观点。
何谓“外道”?就是当你把一切视为实有,以为它们具有实体性和不变性,那你就不是佛弟子。就此而言,大部分人都不是佛弟子。
找出自己的道路
真实的存在来自空性,而且会归复于空性,从空性中出现的存在才是真实的存在,我们必须穿过空性之门。这种存在的观念很难解释,在今日,很多人开始感觉到现代世界充满了空虚,或感觉到他们的文化自相矛盾。
反观过去,日本人却相信他们的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是永恒的存在,直到后来输掉战争,他们才变得非常愤世嫉俗。有些人认为这种愤世嫉俗是很要不得的,但我认为这种新的态度要比旧的态度还更胜一筹。
只要我们对未来有某种确定的观念或期望,我们就无法以真正认真的态度面对当下。我们常说:“这件事情我明天(或明年)再来做吧!”我们说这样的话,是因为相信存在于今天的东西会继续存在于明天。
即使你没有卖力,你仍然会预期,只要随既定的道路向前走,某种结果就会自然来到。但根本没有某条固定的道路是永远存在的。
你在一刹那接着一刹那时,都得找出自己的道路。某些由别人设定的完美理想或完美道路,并不是我们自己的真正的道路。
了解自己,就能了解一切
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开拓出属于自己的真正的道路,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开拓出的道路,就会是一条遍通一切的道路。
这话听起来很玄。当你把一件事情彻底弄明白之后,你就会了解一切,但如果你试图了解一切,这样反而什么都不会了解。最好的方法是先了解你自己,了解自己之后,你就会了解一切。
所以,当你努力开拓自己的道路时,就能够帮助他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开拓出自己的道路之前,你帮不上任何人的忙,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得上你的忙。
想要获得这种真正的独立,我们必须忘掉一切既有想法,一刹那接着一刹那去发现一些相当新颖而且不同的东西。这是我们活在世间应有的方式,所以我们说,真正的了解来自空性。
研究佛法之前,你应该对自己的心来一次大扫除。你必须把所有东西从房间里搬出来,把房间彻底清扫一遍。如果有必要,把房间打扫干净之后,你可以把所有东西再搬回去。你也许用得着许多东西,所以不妨把它们一件件放回去。但如果其中有用不着的东西,那就没有保留的必要,否则的话,你的房间就会堆满破旧、没用的垃圾。SCI谜案集
向东一里就是向西一里?
我们说:“一步接一步,我停息了小溪喃喃的水流声。”当你沿着小溪而行,自然会听到水流声。水声是连续不断的,但只要你想要让水声停息下来,就必然可以做到。这就是自由,这就是断念。
一个又一个杂念会在你心里生起,但只要你想要将之停息,就一定可以做得到。当你能够停息小溪喃喃的水流声,你就能充分欣赏周遭的事物,但只要你还被一些成见或习性困住,就无法如实地以万物的本然面貌去欣赏它们。
如果你刻意去追寻自由,就不会找得到自由。在得到绝对的自由之前,你必须先拥有绝对的自由,这就是我们的修行。我们的道并不总是朝着同一个方向,我们有时会走向东,有时会走向西。
向西走一里就意味着向东走一里。一般来说,向东走一里和向西走一里是相反的事,然而,如果你能够向东走一里,就表示你也能够向西走一里。这就是自由。没有这种自由,你就无法专注于手边的工作。
也许你以为自己专注,但没有这种自由,你做事时就会有某种不自在之感。因为你被向东走或向西走的观念束缚住了,你的活动就变成是二元性的,而只要你被二元性给困住,你就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你也就无法专注。
该不该专注呼吸?
专注不是死命盯住一样东西。坐禅时,如果你使劲观看一个点,那大概五分钟就会觉得累,这不是专注。专注意味着自由,所以你的努力应该不指向些什么,你应该专注于“无”。
没错,我们是说过,坐禅时应该专注于呼吸。但我们这样说,只是为了让你可以透过专注于呼吸而忘掉自己的一切——而如果你忘掉自己,你就会专注于呼吸。
我不知道两者孰先孰后,所以严格来说,没必要太使劲专注于呼吸,顺其自然就好了,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只要你持续修行,早晚便能体验到那来自空性的真实存在。
上一章:第三部 用心理解 · 4 顺应自然 下一章:第三部 用心理解 · 6 当下的一念又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