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首页 > 读后感

《今日简史》读后感精选5篇

  《今日简史》是一本由[以] 尤瓦尔·赫拉利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2018-8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今日简史》读后感(一):相信会是本不错的书,只是……

  预定了这本书,想必会满意,至少也是颇值得一读。毕竟《人类简史》《未来简史》震撼到我了,作者的学识和洞见令人印象深刻。

  只是,人家书名明明是《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你翻译的副标题《 人类命运大议题 》也就罢了,非要凑热度“简史”再弄个《今日简史》吗?还宣传 “简史三部曲”收官之作,会不会有点不厚道?

  这本书的结构、定位等和《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显然会是不同的,不然作者自己也会搞三部曲,而不是另外起个名字。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翻译成《21世纪的21堂课》低调务实一点多好。可惜中信出版社毕竟还是逐利的重营销的公司。

  《今日简史》读后感(二):我们的今日,尤瓦尔的大历史

  80后以前的中国人知道“大历史”这三个字,绝大多数是源于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曾几何时,一本《万历十五年》是令无数国人打开双眼的灯盏,那种以小见大、纵横捭阖的论述方式影响之大,不仅在于启迪了无数的后来者,甚至限制了后来几十年中一般人对于历史及其阐述的普通认知。

  但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RAY HUANG(黄仁宇的英文名)这个名字或许早已成为明日之黄花,大历史这个词也不再时常出现于版面上。如今的历史阅读世界属于一个叫做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的年轻人。是的,在短短的几年之间,这位出生于1976年的犹太教师,用一本《人类简史》和另一本《未来简史》,不但牢牢霸占了各大线上线下历史畅销书的头名,更是让“简史”变成一种出版泛滥。

  只有少数的专业读者才会点出,其实赫拉利也是一位“大历史”学家,毕竟他的几部作品,尤其是第一本《人类简史》,是大历史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是啊,试想一下,把人类的几万年历史压缩为三大革命,这不是正是典型的大历史思维么。而在看他写完《人类简史》又写《未来简史》,然后今天又出版《今日简史》,一口气把过去,未来以及现在写了一个遍,这要是不够大,那还有大的历史吗?

  三本书之异同

  但所有的大历史学家都是不同的。黄仁宇脑洞已经够大了,他把一个无关紧要之年描绘的栩栩如生,并将其视为一个中国大历史之转折点。但在年轻的赫拉利面前,黄仁宇多少还显得有些古典。晚辈似乎更懂得何谓信马由缰:大开大合的一二三归结,只要历史已经确定了,剩下的只是寻找到他所需要的素材而已。

  当然,黄仁宇文笔虽然有着民国的风月,在下结论时却有些僵化的一本正经。例如他就认为中国要是早点会管账(数目字管理),也许历史就不会有后来的走法。说到底他还是笃信现代主义和理性思想。但对于赫拉利而言,对历史与未来判断的激情四溢是一回事,在结论上的左躲右闪又是另外一回事。这位后辈可不是自由主义的古典信仰者,相反,科学技术,脑科学,以及从根本上对人类理性的否定,让他变成了一个游移不定的人。就像他在《未来简史》中所言,对历史的预言或者判断其实经常是历史的一部分,任何的预言本身都可能改变历史(例如马克思的预言其实是改变了马克思预测的历史),从这一点上来说,历史是薛定谔的猫。

  对不确定性甚至混乱的推崇,是赫拉利三本书的主旋律背后的核心思想。从《人类简史》到如今的《今日简史》,这种思维模式一以贯之,而其导致的最重要结果就是,这位年轻才俊从来不以历史为悲喜,凡事都有理由,所有的结果都可以接受(主观上未必赞同),赫拉利有一种企图心,那就是要做一个真正的历史观察者。而至于为何选择这样的角度,他自己在这本《今日简史》中也有辩护:他要远离权力中心,做一个不再达沃斯现场的精英。当然他自己也知道,不在权力中心有利有弊。这种好处无非是可以更为洒脱冷静,但坏处也可能在于说了太多的废话。

  与之前的两本书相比,《今日简史》的结构更为不集中。实际上,我们只是勉强可以将这部合集称之为简史。这也许是作者有意为之,毕竟当下比历史和未来更难演说,千头万绪;也有可能只是一个巧合,毕竟对于作者而言,很多该说的话的确都说过了。

  虚构,行为主义和非理性

  人类社会建构于虚构之上。在这本《今日简史》之中,这是作者继续秉承的论调。这种论调显然不是作者首创,但他胆敢在这样的一个视自由主义为唯一政治正确的世界如此坚定而持续的“大放厥词”,的确也是一种勇气。他把自由主义结构为一种虚构的理念,他把宗教视为一种假新闻,他甚至宣称人们投票选举全靠感觉而非思考的产物,这多少有些离经叛道。毕竟,所谓的自由、民主,自由意志,无不是今日资本主义世界安身立命的根基,而赫拉利却在这胡言乱语,认定斯密,洛克他们说的不过是一个故事而不是什么不证自明的真理,这不是打了很多人的脸么。当然,很多人的脸并不重要,毕竟在作者眼里,他自己想要的一吐为快,而不是要打倒什么。正如我们在之前所说,作者并不构建未来,他只是提出可能性。

  从很多角度来说。赫拉利的思想之中吸收了太多的现当代新研究思想。在今天,行为经济学对人类非理性行为的证明,已经多多少少动摇了经典经济学的根基,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所谓的自由市场。除此之外,脑科学的发展也开始发现人类思维的奥秘:人类的很多决策其实是生物机能算法,而不是什么所谓的自由意志。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发展则让这个世界从对比中看到了人的虚弱 。曾经人们将自己塑造为理性之神,但如今我们发现机器原来比人更理性,人根本就不算理性动物。

  从行为经济学到脑科学再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赫拉利对历史的看法,而因为前者都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将其运用到历史研究之中的赫拉利也就看起来显得鹤立鸡群——也许他说的,其他历史学家根本就没看懂,更不用说什么赞同。

  吸收新学科的成果,并用其改造历史学,这毫无疑问是赫拉利最为值得学习之处。从很多意义上来说,这比他在说什么更有价值。

  无知,幻觉与我们的未来

  前不久去世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经说,“知识的最大敌人不是无知,而是对知识的幻觉。” 在这位物理学家眼里,人类说到底也没有什么特别,其实不过就是一群高级的猴子,唯一的区别在于我们人类学会了认知,知道了交流(乃至虚构以及说谎)的重要性。

  无独有偶,在心理学家那里,人类也是一种充满知识错觉的动物,我们常常把集体的智慧误以为是自己所独有,也正是因此,人往往会对集体思维产生依赖,变成了集体思维的奴隶。这样的“随大流”当然可以明哲保身,但未免有时候会让你远离真理。比如你一不小心变成了一个混蛋的支持者,又或者你会相信某种日月神教,或者认为抽烟根本没害处,不打疫苗也没事儿。

  这些案例显然又在说明“自由意志”的不可靠。但是在作者看来,按照目前西方的主流教育方式,整个系统对此无能为力。因为现在的主要教育方式正是基于人有自由意志——给你一堆的信息和资料,然后让你自己去判断。结果是不令人满意的。但对于赫拉利这样的人来说,给人带上强制的紧箍咒,又完全违背了内心的自由理念(是的,自由主义是一种虚构,但是作者自己也不得不成为其信仰者,只是对其有不满外,还有不少的指望)。所以,教育是如今的一个难题。

  人工智能或者生物技术对于我们提出的挑战也不小。尽管无数的人反对机器控制人这样的想法,但赫拉利和马斯克及霍金站在一起:机器或许可能成为新的主宰(上本书的部分论调)。即便这一天要很慢才会到来,但毫无疑问,人类无法在未来继续过去的生存方式: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人类虽然从农民变成了工人,但一份工打一辈子仍是常事。人们可以安心的守着自己的小世界。但在今日世界和未来,人类却要面对持久的非线性。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了,一切坚固的东西再次烟消云散——在马克思时代,被打碎的是社会结构,如今则是每个人的生活。

  我们的未来面对着诸多挑战,而这种挑战并非只是简单的失业或者就业。生活上我们要面对的是更多的不确定性;事业上我们需要面对新技术的挑战。也许我们的痛苦未必会增加,但如果被机器制造的幸福所统治,人变得无所事事了,好像也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情,毕竟这意味着人统治的结束。

  不确定性无疑是痛苦之源,但作者或许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除了选择“信”你信的东西,除了去爱,除了坚持责任,作者没什么其他的招数,我们也没有。但我们也无需为此悲观:别忘了作者的历史观,当我们预测未来时,我们也在改变未来。所以未来时什么样的,我们也许根本就无需担忧。

  《今日简史》读后感(三):人类三个大敌可能会促进政治全球化

  全书分21章,介绍了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21个大问题,涉及到科技、政治与宗教、战争、教育、宣传与真相等许多方面。

  这21个问题,基本上都跟一个主题直接或间接相关:人类面临三大敌人:核战争,生态崩溃,科技颠覆。

  书中涉及到的事实许多都给出了出处。观点与视角有许多比较新奇,其中有不少是作者本人的观点。

  同《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一样的风格:旁征博引,跨多学科的话题。人工智能方面的事实与观点,不比IT大咖们写的书差,甚至可以说水平更高一些。

  作者说本书内容是前两本书出版后跟读者交流沟通的产出。相信会有各行专家跟作者交流,相信因此本书的事实部分会比较可靠,观点也不至于有明显的偏差与纰漏。

  我读后认为书中最重要的一些观点与信息:

  1.如果某些工作需要“关于别人”的直觉,人工智能的表现就会优于人类;

  2.并没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会获得意识,因为智能和意识是天差地别的两种概念;

  3.但到21世纪,数据的重要性又会超越土地和机器;

  4.人类现在至少有三个这样的共同敌人:核战争,生态崩溃,科技颠覆;

  5.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全球生态全球经济,全球科学,只剩下政治还卡在国家层面;

  6.许多宗教一边赞颂谦逊,一边却把自己想象成全宇宙最重要的;

  7.只是抛出一项又一项的事实,指出个人的无知,可能会适得其反;

  8.如果你想得到可靠的信息,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9.如果觉得某些问题似乎对你特别重要,就该真正努力阅读相关的科学文献;

  10.“仪式”是一种神奇的行为,能让抽象变得具体,虚构变得真实。

  作者自曝是同性恋。作者是以色列人,但是在书中批评了以色列人和犹太教的自大。作者喜欢禅修与冥想,说有了冥想才写出了《未来简史》《人类简史》

  译者是台湾人,翻译的不错,完全没有台湾风格的词汇出现。

  英文版没带“brief history”字样,看名字跟前两本不是一个系列。中文版带了“简史”,我觉得也说的通,可以跟前两本归入一个系列中。

  总体评价4.5星,非常好。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举例来说,未来的交易可能多半无须再使用本国货币甚至任何货币,国家将不可能再针对货币所得来收税。因此,政府可能需要推出全新的收税方式,例如可能针对信息来收税 P6

  2:特朗普警告美国选民,墨西哥人和中国人会抢走他们的工作,应该在墨西哥边境筑起一道墙。4但他从来没有警告过选民,算法会抢走他们的工作,应该在硅谷所在的加州边界筑起防火墙。P7

  3:尽管在1940年,荷兰人只战斗了4天就举手投降放弃独立地位,但为了压制印度尼西亚的独立,他们却鏖战了4年之久。 P10

  4:20世纪的各项主要运动都对全人类有着愿景,可能是统一世界,发动革命或者民族解放。但特朗普并未提供这样的愿景,恰恰相反的是,他告诉大家:美国并不负责制定和推动任何全球愿景。 P11

  5:特别是,如果某些工作需要“关于别人”的直觉,人工智能的表现就会优于人类。许多工作(例如在满是行人的大街上开车,把钱借给陌生人商务谈判等)都需要准确评估别人的情绪和愿望。 P18

  6:这样说来,2050年的就业市场的特点很可能在于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而非竞争。从警务到银行等各个领域,“人类+人工智能”的表现都能超越单纯的人类或单纯的计算机。P26

  7:但实际上,并没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会获得意识,因为智能和意识是天差地别的两种概念。智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识则是能够感受痛苦,喜悦爱和愤怒等事物的能力。我们之所以会两者不分,是因为对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来说,智能与意识会携手同行。P65

  8:但到21世纪,数据的重要性又会超越土地和机器,于是政治斗争就是要争夺数据流的控制权。 等到太多数据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人类就会分裂成不同的物种。P73

  9:至少在目前,人们都还很乐于放弃自己最宝贵的资产(他们的个人信息),以换取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和可爱的猫咪影片。这有点儿像非洲和美洲的原住民部落,不经意间就把整个国家卖给了欧洲某国,换来各种颜色的珠子和廉价饰品。 P74

  10:以伊朗和朝鲜的核计划为例,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伊朗和朝鲜对物理学的观点完全与以色列和美国一模一样。如果伊朗和朝鲜相信E=MC4,以色列和美国根本不会在意它们的核计划。P101

  11:如果认为只要没有民族主义,我们的世界就会是一个人人自由自在的天堂,那么这会是一个危险的误解。没了民族主义,我们更可能面临部落割据, 一片混乱。例如,瑞典,德国与瑞士等和平,繁荣及自由的国家的人,都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缺少民族主义的国家则包括阿富汗索马里 刚果, 以及大多数失败国家。P104

  12:共同的敌人是让世界场成共同身份认同的最佳催化剂,人类现在至少有三个这样的共同敌人:核战争,生态崩溃,科技颠覆。但如果即便面对这些共同威胁,人类仍然选择坚持对自己国家的忠诚高于一切,最后的结果可能远比1914年和1939年惨烈。P116

  13:在21世纪,各个国家发现自己的情况如同过去的部落:“国家”这种架构不再足以应对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种种挑战。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身份认同,才能处理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全球困境。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全球生态全球经济,全球科学,只剩下政治还卡在国家层面。P117

  14:只要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不管是什叶派的伊朗,逊尼派的沙特阿拉伯、犹太教的以色列、印度教的印度、基督教的美国,经济政策都大同小异. P122

  15:恐怖分子其实是在执行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手上没有军队,却想用暴力来改变政治权力的平衡。为达到目的,恐怖分子就会向政府提出一个不可能的挑战:要政府证明自己可以随时随地保护所有公民免遭暴力侵害。P153

  16:因此,虽然现在的恐怖主义多半只是做戏,但未来的核恐怖主义,网络恐怖主义或生物恐怖主义威胁将更为严重,政府也必须做出更强烈的回应。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非常小心,辨别面对的究竟是这种假设的未来情景,还是目前为止所见的实际恐怖袭击。P157

  17:推翻哈马斯政权,更是轻而易举,但以色列也一再拒绝这个选项。虽然以色列政客手中的军事实力十分强大,也总会发表鹰派言辞,但心知肚明,发动战争几乎无利可图。P163

  18:但到了21世纪,占领已经赚不了大钱,只剩蝇头小利。今天,主要的经济资产是科技和体制的知识(institutional knowledge),而不再是麦田,金矿甚至油田,而知识是无法用战争来掠夺的。P167

  19:印度本土主义者才不相信中国这一派自夸,他们相信就连飞机和核弹都是由印度先贤发明的,什么孔子或柏拉图都只能瞠乎其后,爱因斯坦和莱特兄弟则更不用说。P171

  20:然而,“犹太教为世界带来一神论”这种想法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件事情根本不值得引以为傲。就伦理的角度而言,一神论简直是人类历史上最糟糕的概念。P181

  21:那么为什么在1905年至1933年期间,有10位世俗的德国犹太人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医学奖和物理学奖,但同一时期没有任何一位极端正统派犹太人或者位于保加利亚或也门的犹太人能摘下诺贝尔奖桂冠? P185

  22:许多宗教一边赞颂谦逊,一边却把自己想象成全宇宙最重要的;一边要求个人要谦和,一边又公然展现出集体的傲慢。不论信仰什么,如果能更认真地思考“谦逊”的概念,就能获益良多。 P185

  23:现在常有人自己恨某个人,就说“神恨他”;自己想要某片土地,就说“神想要这片土地”。如果我们能更忠诚地遵守第三条诫命,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你想对邻国发动战争,偷走他们的土地?别用神当理由,去找另一个借口吧。P189

  24:只是抛出一项又一项的事实,指出个人的无知,可能会适得其反。大多数人并不喜欢接受太多事实,当然也不喜欢感觉自己很愚蠢。可千万别以为只要拿出统计数据,就能说服“茶党”(Tea Party)支持者接受全球变暖的真相。P211

  25:群体思维和个人无知的问题,不仅影响普通选民和顾客,就连各国总统或企业负责人也难以幸免。这些人虽然可能有庞大的顾问团和情报机构,但不一定能让事情变得更好。统治世界的时候,要找出各种真相真理难如登天。P212

  26:前面曾提到,日本军国主义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早期,十分依赖对天皇神性的狂热信仰,及至日本战败,裕仁天皇只好公开承认这并非事实,他终究是人,而非神。P227

  27:除了宗教和意识形态,就连一般企业也得编造故事,制造假新闻,仅是品牌塑造,常常就是把同一个虚假的故事说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民众信以为真。想到可口可乐,你的脑中浮现的是什么画面?是一群健康的年轻人一起快乐运动,还是一群超重的糖尿病患者躺在病床上? P230

  28:第一条黄金法则:如果你想得到可靠的信息,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如果你总是免费得到信息,有可能你才是整个商业世界的产品。P235

  29:第二条黄金法则:如果觉得某些问题似乎对你特别重要,就该真正努力阅读相关的科学文献。所谓的科学文献,指的是经过同行评审的论文由知名学术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以及知名教授的著作。P235

  30:那我们该教什么呢?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学校现在该教的就是“4C”,即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和创意(creativity).说得宽泛一点儿,学校不应该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 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P254

  31:我们已经知道人类想要相信故事的原因,现在我们得讨论一下让人相信故事的方法。早在几千年前,祭司和巫师就已经找到了答案:靠各种仪式。“仪式”是一种神奇的行为,能让抽象变得具体,虚构变得真实。P275

  32:但如果你想知道的是如何达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就像孔子那样),真相往往只是一种负担,而礼仪和仪式反而是你最好的伙伴。P277

  33:如果那些遭法军空袭而死的殉教者都上了天堂,为什么要复仇呢?复的到底是什么仇?把人送上天堂吗?如果听说你的好兄弟买彩票中了100万美元,难道你会去自杀式攻击彩票投注站,说要复仇? P287

  更多良心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今日简史》读后感(四):赫拉利提出了问题,没给答案,让我们永远绝望

  尤瓦尔·赫拉利可能会是这个时代的马克思或柏拉图,他在最后一本书《今日简史》中指出了这个时代的核心问题,比科技、恐怖活动、环境保护、逆全球化、文化割裂……更加可怕的:

  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意识形态,从宗教到主义甚至西方今天到普世价值都已经千疮百孔,几乎无人真正彻底相信。人类进入了一个虚无主义的时代。

  物质欲望和急功近利甚嚣尘上,可能也正是因为意义的虚空。

  他指出了所有的套路,毫不留情地击穿了所有的意识形态,也包括他母国的信仰,然后把难题丢给了我们:下一步,我们该信仰什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这套巨著至此也完全突破了历史学和政治经济学科的范畴,而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讲的是整个人类价值观的破碎,和不知如何重塑。

  想想最近发生的事情吧,从疫苗到性侵,从金融大战到叙利亚国土上反人类的暴行……整个人类不是都已经在科技商业的裹挟下进入了这样一个虚无的时刻?

  即便那些为信仰狂热的恐怖分子,又真的彻底相信他们的信仰吗?

  能读到这里的人,都明白我们的无奈。一旦陷入意义的虚空,则没有什么可以对抗死亡的恐惧,以及我们就是动物这一点的无奈。

  不再有神灵和自然可以崇拜,纵使我们自身也不过是有规律的算法和有机体,如何找到新的信仰,是我们这一代精英的使命。

  赫拉利留下了一个响亮的问题,在空无的宇宙中,没有回声。

  另外,本书对恐怖主义、全球战争危机、俄国问题、特朗普新政、中东局势等等的解读,都非常犀利,角度辛辣,值得深思。

  《今日简史》读后感(五):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21世纪的21个重大议题

  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21世纪的21个重大议题

  先来回顾一下尤瓦尔赫拉利的前两本著作,第一本《人类简史》,概述了人类的过去,审视了一种几乎微不足道的猿类怎样成为了地球的统治者。第二本《未来简史》探讨了生命的远期愿景,思考人类最后可能会如何成为神,智能和意识最终又会走向怎样的命运。

  如果你拿到这本《今日简史》,又刚好看见封皮出版社的宣传语,【《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之后“简史三部曲”收官之作《今日简史》】,那你一定会失望,如果细看原书的标题《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那一切都会释然。这是赫拉利关于当下一些全球重要议题的文章合集,并没有前两部简史一样有一条主线和逻辑,支离破碎的当下,21个议题,正好合适。

  若是要概况这本是将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和逻辑,还真不好概述。塑造全世界的各种力量,有政治,科技,生态环境,民主主义,恐怖主义,移民,网络时代的真相,身份认同,宗教等等。

  既然是各种议题的集合,那我也只好挑几个个人印象最深的议题探讨。

  话题一:自由主义叙事的幻灭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自由主义成了一股历史的潮流,开放社会、政治和市场,全球化带来了繁荣,可是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啊,自由主义者一套越来越不受欢迎了,甚至会感到幻灭。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人们开始质疑自由化和全球化是一个巨大的骗局?如果我们没有受益,那谁在全球化的进城中受益了?是那一小撮精英?反正不是我们劳苦大众。

  到了2018年,一般人更会感觉自己无足轻重,那些从TED里面蹦出来的新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基因编码,区块链,好像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说以前民主国家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推动历史进程,可是现在社会越来越撕裂了,有时候会担心,未来机器是否会取代自己的工作。这种无力感越来越强烈了。

  话题二:越来越近的数据霸权

  答案可以直接告诉你,不是!如果你有时间有耐心,去下载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美图,微博的客户端时,在用户协议里不要直接往最后拉直接同意,稍微看一下里面的条款,你会发现,赫然写着数据归为各个APP,而不是你自己。在未来,各个数据寡头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是一定会到来的,只不过是5年,还是20年的问题罢了。虽然现在很多弱智的人工不智能的算法,你在淘宝买了一个马桶,明天继续给你推荐马桶,但算法会进化,比人想象的快。如果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假设你爱着2个女孩,其中一个女孩,算法认为你们相爱(幸福)的概率为43.5%,另一个82.19%,而你偏偏对那个43.5%的女孩念念不忘,你会听算法的吗?被巨头垄断的数据和算法,你认为你还有自主性吗?

  话题三:人生的意义是从虚构的故事中寻找吗?

  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生命的意义,可大部分人都会无功而返。当你问某个智者人生的意义时,时常得到的答案是一个故事,故事有很多解读,也许某一种解读恰好你追求的人生意义。智人是一种说故事的动物,甚至相信整个宇宙的运作就像一个故事,有英雄有坏人,有冲突有高潮,有快乐的结局。从小我们就开始听故事,无论是外祖母的故事,还是童话故事,似乎我们的人生也是一个个故事。

  如果你要为自己打造某个身份认同,此时就需要一个故事出现了。故事赋予你人生的意义。一般只需要符合2个条件:其一,我在某个故事里扮演者某种角色;第二,这个故事需要能够超出故事本身,延伸到超越自我的界限。也即是这个故事让自己认识到“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认识到某种比自己更重要的事物,好为我的人生赋予意义。比如,无数的社会主义故事里,我的人生意义在于协助伟大的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如果你爱一个人,是爱的什么?是他/她的肉身吗?还是他身上的故事,他的经历,他的气质?他与你每天无数次擦肩而过的路人甲乙丙有什么本质的差别?你也许回答不出,但仍旧就迷失于他这个小宇宙的,你也愿意在那个无穷无尽的小宇宙中迷失自我。这个时候,你就不会再问什么扯淡的人生意义了吧。

  要想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心智,了解自己的欲望,“关键的一步在于承认【自我】也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会通过心智思维的复杂机制,不断制造、更新、重写。”

  话题四:探索心智的奥秘

  尤瓦尔赫拉利每次在书中最后的部分都会提及,是什么启发他有这么多洞见的。这次,直接以一个章节,说明,是内观禅修让他心静,找寻到原先在哲学书籍中无法求得的答案。“内观背后技巧的道理,是认为心智的流动与身体的感觉密切相关”。我和这个世界隔着的是身体的感觉,而不是外部的世界。

  赫拉利自2000年第一次参加禅修之后,每天都会花2个小时冥想,每年也会参加1-2个月禅修课程。这不是逃离现实,而是接近现实。冥想时千万不要追求什么特殊体验,而要专注于了解自己心智的真实状况。

  我也曾问有过短暂内观的朋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描述下来就是,整个人都清澈了很多。

  观察自我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无数镜像中,也许你能发掘出“真正的自我”,但愿你不要放弃努力。

  结尾

  以上四部分,只是21个议题中的4个议题,还有大量精彩的论述没有详细阐述。无论如何,这仍旧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书籍。希望这篇不是书评的书评对你了解这本的内容有些许启发。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格言网 趣知识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