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一)
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感触颇多。这本书饱含了不起作者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正如他在《探索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中提到: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由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作为教师我想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
教育之感悟
正如书中说的那样,心灵中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教育中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肖川还特别地强调,他是为教师而写作。其实我觉得他绝不仅仅是在为教师而写作,而是在为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执著于教育,在不断探求人生真谛、追寻幸福人生的人们而写作。作者有一句话:"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
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她们任何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写、算、那又什么意义?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带着智慧与真情的学生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
教育之职责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是学生人生的启蒙者,我们肩负的不仅仅是要他们学会说话,写字,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引导成为一个高级趣味的人。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认为"学校生活值得过?"与孩子沟通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当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了。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兴趣来学习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就真正成了孩子们的课堂了。也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求知欲。
教育之远思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从书中我们知道教师不仅在于教,重在于学,并且要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进步。
读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我离教育名师有多远?"我无法计算出来。肖川教授的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恰当的引经据典,精妙绝伦的语言典范,让我赞叹!我也许不能成为名师,但我可以有名师的理想和信念,朝着名师的高度奋进,直到永远。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二)
智慧解决问题 真情打动学生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严谨学风、睿智思考和优美文笔的创作特点,读来有如沐春风般的温暖感受。教育的意蕴、文学的韵味及文字的优美,让我激动而生反复再读的冲动,身心沉浸于教育智慧的滋养中。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激发我对教育智慧和真情的思考。
首先,做学生的朋友,细心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行为。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得不到宣泄的通道,就会对人产生损害,对于成长期的孩子伤害更大。孩子的心事如果长期得不到倾诉,内心世界往往容易变得封闭,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其次,多鼓励,用赏识教育培养孩子的信心和个性。美国著名作家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自信心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一种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它是一个人人格的核心。
最后,做好学生的榜样,用智慧和真情感化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散播一种榜样,我们就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因此,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班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教师的一次模范行动的作用胜过千百次说教。
在肖川博士的书的陶冶下,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像书中所阐述的那样,将爱、将智慧、将真情倾注教育的每个细节。更加努力,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三)
这本书中讲到,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我在教学中,缺少的就是智慧,但是我拥有真情,所以在通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有感触,我的实力,是拥有智慧的,但是我没有应用,所以我会努力,因为我年轻,所以我知道我能行。
我最欣赏“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通读了此书,对我的教学真的有太大的帮助,真的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书是生命的源泉!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四)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用作者所追求的意愿来说,就是“一本可以大声朗读的书”。
当我用心品味《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当我试图透过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来源时,我发现,用“智慧”与“真情”真的是最为恰切不过的了。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变的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我最欣赏“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
作者有一句话“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带着智慧与真情和学生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是学生人生的启蒙者;我们肩负着的不仅仅是要他们学会说话、写字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引导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人生来就是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立体,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来感悟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可能正确而合理的引导他们。交流便是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最佳途径。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认为“学校生活值得过”?其实谁都知道,那就是让孩子们觉得上学很有趣。与孩子沟通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当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到孩子们都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了。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兴趣来学习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就真正成了孩子们的课堂了。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对于小孩子来说动力和求知欲就是新鲜感。这样的新鲜感,恰是形成“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的必要条件。
正如肖川的签名中写到:“我的目的远远不在于出一本书,而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表达我的梦想与渴望,记录我的精神之旅,使那些具有永恒元素的东西凝固定型,并时时使我回眸。”我们从他的书中得到的不仅是文词的优美、语句的昂然,而是他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从书中我们知道教师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学,并且要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进步。
作为教师,阅读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获得思想资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在不断的阅读、学习、反思中才能得以提升,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也才能对学生心灵的丰满和精神的充实有所引领……。当阅读多了,心得多了,见识多了,思想就会变得丰盈,课堂就可以变得精彩,学生也就喜爱学习,这就是所谓的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真情呼唤真情。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五)
拜读完肖川教授写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文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真是一本真知卓见的好书,这真是一位敢于说出真话的学者!本书虽为随笔集,却有很深的理论基础,很贴近我们的教育生活。书中诠释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作为教育者,我觉得,这二者密不可分。
书中讲到,一位有智慧的教师应该很注重学生智慧的发展,会在教学中更好的切入、激活、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经验,更好地创设情境,设计活动;仔细品味一下,我们同样会觉得学生智慧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智慧息息相关。教师要能够平等、真诚、开放的与学生沟通,使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纳他人;这个观点,我也非常赞同,因为教师每天和学生在一起学习,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深远的,所以我们必须平等地去欣赏、去关爱,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你是一个公正的老师,这样和他们沟通起来才会轻松,才会愉快,才会更有效,同时,公正、宽容也会给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教师要尝试构建开放式的课堂,给学生广阔思维的空间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我认为只有智慧型的教师去驾驭课堂,才能给他们一个真正愉悦的课堂、自主的课堂。教师还要把“学贵有疑”的精髓贯彻给学生,学生只有敢于提问,并善于思考,才能成为具有头脑、具有智慧、内心丰富的人。还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的热烈向往和憧憬,将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去成长。以上是我对书中教学的智慧那部分内容的提炼与感悟,有了智慧,真情显得更为重要,真情是教师工作的力量源泉,首先教师自己要带着真情去面对每一天的工作,用真挚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更要用真情把爱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如在班会活动中设计感恩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等,让他们品味到生活中的每一处感动,让他们心中充满爱。相信真爱会产生教育的巨大力量。
另外,我最欣赏“教师的解放”篇里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我深刻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一位老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去感悟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会把教育的智慧和真情播撒在教育的旅途上,把智慧传递给我的学生,富有智慧的爱,将成就我无悔的情怀。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六)
闲暇之余,我拜读了肖川教授的力作《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完此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自己的心灵再次净化,梦想再次放飞。《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用作者所追求的意愿来说,就是“一本可以大声朗读的书”。读完此书,深深感悟到,如果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如果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这是作者心田的真情
呼唤,同时也唤起了我的共鸣。
文如其人,书如其名。当我用心品味《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当我试图透过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来源时,我发现,用“智慧”与“真情”真的是最为恰切不过的了。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作者自序中道:为教师而写作。读罢此书,我想,与其说是在为教师而写作,不如说是为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执著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乃至探求人生真谛、追寻幸福人生的人而写作,包括我们的家长和我们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因为我们向往智慧、我们呼唤真情;因为我们更渴望智慧之光沐浴灵府、渴望在真诚的言说里与伟大心灵的对晤。此书的意蕴也在于此吧: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真情呼唤真情。
“眺望着理想的高地”,回归教育的真谛。因此我们要挖掘《教育的精神元素》、要考量《教育的存在形态》,要彰显《教育的时代精神》,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学》,如此等等。在对教育一次次的叩问中,实现自主学习与有效教学,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求真务实的心态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关注教师的修炼与成长以及解放教师,理所当然地成为通往理想之境的现实之梯。在如此的叩问和追思中,肖川教授为人为学的高屋建瓴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许,当有一天我们如作者一样能参透教育的这几大领域问题时,我们也会有“一览众山小”之感。我们努力着,我们期待着。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不仅让我们读到了教育,也让我们读懂了人生。时刻准备着,像肖川教授一样,倾注智慧与真情做一个思想者,一个思考者,一个“写作者”,一个积极而真实的生活者。以智慧守望理想、以真情坚定信念,去追逐生命的完满、去求索教育的真谛。
正如肖川的签名中写到:“我的目的远远不在于出一本书,而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表达我的梦想与渴望,记录我的精神之旅,使那些具有永恒元素的东西凝固定型,并时时使我回眸。”我们从他的书中得到的不仅是文词的优美、语句的昂然,而是他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从书中我们知道教师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学,并且要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进步,我们才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六)
最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有了一些小小的收获。是啊,教育是作为人类关注自我延续和发展的一项实践活动,涉及到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和为教师创造高品质的教育人生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工作。我和很多在一线工作的教师一样,往往更多的关注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教育的方向。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心态的人,一个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越来越成为大家认同,教育要基于学生的需要,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所以我们每位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独特需求,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不教”,高品质的教育就是要促使所有学生的成功——造就自主发展的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才可能是有发展的后劲和潜力的人。自主、合作、创新,是对我们今天所处这个时代的精神最凝练的概括。我们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思想区别于臆见和偏见,包涵着真理性。有思想,会使得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会使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使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做有思想的教师,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又一种更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又思想,会使我们不人与亦云,不简单化,使得我们具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条件,没有学而不厌,就难以做到诲人不倦。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高品质教育的一个条件,每位教师都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要有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能态度粗暴和恶劣地当面大声训斥学生,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我们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爱,并让他们学会爱,学会感恩。我们教师要把人生美好的前景,把我们的生活于其中的美好的明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教导的智慧与真情(七)
刚加入工作的我,因为始终忙于工作,所以有时真的很难静下来一心读书了,正遇上12月是咱们育才抚顺学校的读书月,所以我也借此机遇当真的通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这本书。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整本书很有亲和性。重要反应了老师的须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迷惑的问题、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冤屈跟寻求。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肖川博士继《教育的幻想与信心》之后推出的又一本教育随笔集。肖川博士的文字精美、天然、含蕴丰富、回味无穷。本书虽为随笔集,却并不乏学术专著的深厚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烁着思维的火花;无论是性格之下的奔放之作,仍是沉寂考虑后的细腻笔触,读来都耐人寻味。
书中讲到,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含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尽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窘迫;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持,“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一直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奈超出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巨”。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就缺少透过琐屑与复杂洞察高深与奥妙的才能;“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力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成果的沉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淡、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明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激动;“不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凉,‘教育’也就只是一种应付和敷衍”。我在教养中,缺乏的就是智慧,但是我占有真情,所以在通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有感想,我的实力,是领有智慧的,然而我没有利用,所以我会努力,由于我年青,所以我晓得我能行。
我最观赏“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良多怀疑。读后感受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惟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收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略的方式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巨匠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在领地,成为自己不断提高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而而枯燥乏味,逝世气沉沉;没有浏览,就难有深档次的思考,而本身思想的匮乏,展示于学生眼前,就只能是面目干枯,甚至模样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要害是要在反思中先进。从本人的教育教学实际中得出有效的教训和背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法则性的货色,将经验形象成实践。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教师应该学会反思,留神积聚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渐向翻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挖掘,到教学策略的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地都储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感到罢了。先生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十分症结的,思想能够熏陶学生学习、陶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细心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该书写得开朗、平实与纯朴。字里行间折射出作者对教导、对生涯的智慧与感性之光,披发出作者心里的真情召唤。
通读了此书,对我的教学真的有太大的辅助,真的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我深深的领会到了,书是性命的源泉!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八)
最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我不禁为肖川教授的率直而肃然起敬。再联系他在前文中谈到的“素质教育”,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一位有胆识的知识分子对于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忧虑:“为什么应试教育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却能大行其道,素质教育虽然千呼万唤却难觅踪迹?”“一个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某一领域引起结构性变革的大师,那么,其教育一定存在某些严重的问题。”扪心自问,自己工作了近三十年,是不是在这其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能改变什么?是的,我们的力量太微小,改变不了应试教育“滚滚洪流”,但我也可以说,我们的力量很大,足以对自己的学生的养成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式、确立人生目标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自己的一举一动会深深地、长久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文中还提到“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小学教师读书心得。”方向对了,怎么走就得看每个人自己了。如今教育界流行的“填鸭式”,“应试型”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遏制孩子们个性化发展的枷锁。作者有一句话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写、算,那又有多少意义?”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小学教师读书心得。
“教学中的交往使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可能,而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均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时反馈成为可能;交往使师生间的视界融合成为可能,使课堂生活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生活是学生的学校生活之所以值得过的重要原因。”带着智慧与真情和学生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是学生人生的启蒙者;我们肩负着的不仅仅是要他们学会说话、写字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引导成为一个高级趣味的人。人生来就是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立体,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来感悟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可能正确而合理的引导他们。交流便是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最佳途径。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认为“学校生活值得过”?其实谁都知道,那就是让孩子们觉得上学很有趣。与孩子沟通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当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到孩子们都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了。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兴趣来学习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就真正成了孩子们的课堂了。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对于小孩子来说动力和求知欲就是新鲜感。这样的新鲜感,恰是形成“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的必要条件。
作为学生内心世界的窥探者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老师又该如何修炼?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学生需要学习,老师也需要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只有多读,多想,多交流,多实践才能丰富自身底蕴。这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之道,因为丰厚的底蕴是靠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个人素养。大量的阅读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不断思考才能将知识化为己有;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别人交流探讨,是对自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后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传播给我们的学生。这便是真正意义上教学!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的重要品质,其实,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作者对教育这门学科的感悟与探索,记录了他的精神之旅,他给我们读者留下的不仅仅是经验,更多的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