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一)
近日,我们学习了《群众路线与调查研究》一课,课程讲解了毛泽东通过进行“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摸清了农村真实情况,从而确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深刻阐释了坚持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课后我认真阅读了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对进行调查研究和反对本本主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反对本本主义》是1930年5月毛泽东针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文章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传达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调查研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文中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习总书记也讲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联系我们的治黄工作,当前黄委党组强调“规范管理,加快发展”。规范管理自然离不开制定制度。在制定制度时,我们应该大力发扬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真正深入现场,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只有这样制定的办法制度,才真正的贴合实际、便于执行,才能真正促进“规范管理”落地生根。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认为,“本本”,本身没有错,但是,不结合实际情况,不分时间、地点、条件地照本本生搬硬套,那就肯定会出错的。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典型的例子就是王明,他曾长期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据说是熟读成诵,自诩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家,出口便是马克思语录,但他没有把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结合,犯了严重的“左倾主义路线”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彻底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作为青年干部,我们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但往往对基层工作实际情况缺乏深入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能生搬硬套书本内容或其他单位的经验做法,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理论联系实际,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做到凡事动手调查、动脑思考,深入问题实际,只唯实,不唯书、不唯上、不盲从、不迷信。
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二)
在国庆期间,读了三篇毛主席所写的文章,大概是因为自己的关系,看着那些让人不爽的数据和数不完的文字,最后稍微用心看的也就剩下一篇了――《反对本本主义》,本来想写的也没有什么,但是毕竟是已经看了,而且最近几堂课也听了不少别的同学的一些看法,说写不下去难免也说不过去,所以也就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是想谈一下文章的文学写作水平及写作布局结构。文章的写作布局,语句词汇的运用等,我认为是十分出色的,无论是对于意思的传递,感情的表达,都能够给人一种熟悉,容易认知的感觉。文章开篇就用了不可反驳的笔触写到: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紧接着是3个反问句和4个感叹句。“要不得!要不得!”开门见山,这是写文章的一贯手法,但说句心底话,这里的开门见山的确是用得不平凡,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毛泽东写这篇文章用意何在,也可以领略到毛泽东写这篇文章时到底用了多少力,下了多少功。
在整个文章中,我认为这是一大亮点,同时这开篇也正是我最欣赏的地方,既散发着不输别人风采的傲气,也粘带着不离人民群众的气息,要评价一句的话,那的确是开大门,见大山!从文章整体来讲,错落有致,详略得到。用了六大部分阐述说明问题,而后用最后一部分解决问题,既不点到即止,同时又留有余地。也就是整篇文章既不会一笔带过,草草了事,也不会过于班文弄武,堆词砌句。而这里也正是我所认为的文章的第二个亮点所在。整篇文章不乏咄咄逼人,但是同时又扣人心弦的语句。要处理好两种不同的语气同时使之浑然一体,实在不容易。要知道话是说给群众听的,给基层干部听的,并不是要在知识分子之前卖弄文采。怎样才能够使读者明白,明白之后又能够接受,这并不是草草几个舞文弄墨的文人学者可以胜任的,而恰恰就是毛泽东做到了,用简单朴实又不失华丽的话语做到了。
纵观全文,没有什么高深的造词,也没有多少深奥的语句,但是其中饱含的意思却表现得融会贯通,平易近人,农民听了可以明白,干部听了也可以理解,真可谓句句平实而由字字珠玑,不能不令人叹服。 以上是我对《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关于文学方面的一点浅见,本来是还想说点什么的,但是鉴于可能有不少人都已经对这篇文章的文学水平作了各式的评价,加上对文章品味相同的也大有人在,感觉也实在是自愧不如,因此对文章的文学点评就到这里。
接下来我写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对文章里面,也就是毛泽东的一些观点的个人看法。 首先我要讲一下什么是本本主义,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想问题办事情都是按照书上的去做,从来不运用自己的大脑。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原话:“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凭心说一句,这句话实在是再也正确不过了,但是我说的是针对他们那个年代,并不是指现在,我要谈论的重点也就在这里,毛泽东的这套思想是否还适用于现在?
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不可否认,几十年前的很多思想的确保留到现在,甚至也有很多应用到现在,但是年代毕竟不同了,时代在变迁,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科技、经济、人文等都与以前存在着天差地别。现在时代,可以说是浓缩了人类智慧结晶的时代,因此许多的东西,也就是已经十分确切的东西,是否还值得我们去调查呢?当然我并不反对,而且我也肯定,重要而又存在不确切因素的问题值得我们调查,而且是很有必要调查。但毕竟毛泽东所讲的对问题没有调查就一定瞎说一顿已经不太适用了。 已经根深蒂固的知识,已经家喻户晓的知识,我们还有必要去深究,去调查吗?如果你说有,那没关系,因为你将会浪费的还是你的时间。想一想,在一个紧急的情况下,想问题做事情,我们还来得及调查一番吗?那可是时间啊!是紧急情况下的时间啊!我们这时要的不是深究,不是调查,而是烙印在我们心里早已耳熟能详的知识,是常识。 正如别人问我们,1+1是多小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深思熟虑,说实在话,这的确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无论从数学、经济学、哲学、还是其它的什么学科来讲,答案也不尽相同。但是我们的确有必要想这么多吗?我们为何不干脆的回答1+1=2呢? 如果遇上什么问题都得去调查一番,都非要对问题进行没必要的分析,那么是否对我们的工作效率产生很多的影响呢?现在的社会是一个讲求效率的社会,时间比什么都来得重要,如果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没有意义的调查当中,那么显然是不明智的,何况现代人毕竟要比毛泽东那个时代的人知识要更加丰富,也就是我说的,两个时代的文明程度是有天差地别的。
就那我们的教科书来讲,前面已经讲过了,本本主义通俗来讲就是照抄照搬书本上的东西,但是那是什么书本上的东西呢?两个时代的书本比较起来,我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书籍更具说服力,更能说明问题。因为毕竟是累积了好几个时代知识的成果,是历史的结晶。那么我们是否还要去怀疑呢?当然要,但是并非很有必要!因为发言权已经不决定于是否做过调查,而是决定于是否对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独特的见解。 以上是我对文章里面一些观点的个人看法,可能文笔不好,说服力也不足,同时我也尊重别人的见解,如有雷同,不胜荣幸,若有不同见解,也欢迎指点。那么接下来的是我对《反对本本主义》的最后一点感受。
其实说感受也说不上,更确切的说是体会,对文章最后一节里面的“调查的技术”的一点体会。 毛泽东在这里强调了调查的几个重要环节,归结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我认为这也是对我们做调查来说颇有益处的几点:
1.确定调查的目的:做调查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个调查?不是别人讲一句去调查你就附和着做调查。我们要弄明白,进行这个调查目的何在,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我们要在思想上明确,不是为了应付而调查,而是要为了调查而调查。
2.确定调查的对象:这里的对象,既包括调查的是人是物还是事,也包括调查的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是局部还是整体等。没有明确我们的调查对象,调查工作肯定做不好,调查的方向也会变得模糊不清。结果自然而然地就可以猜想出来。
3.确定调查的人员:毛泽东强调调查要亲自出马,他说道:“凡担负指导工作的人,从乡政府主席到全国中央政府主席,从大队长到总司令,从支部书记到总书记,一定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因为二者是两回事。”的确,既然我们要调查,那么自然就是我们去调查。单凭看了别人的几个调查报告而草草地下决定,那是不符合实际的,也就是犯了毛主席所说的本本主义。因此我认为确定调查的执行人员,对调查来讲尤为关键。
4.确定调查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的调查要深入到什么程度。是浅尝辄止,还是寻根问底。是随随便便地问一两个问题,还是全心全意地做好工作,事无大小一概要问。这正是又一个关键所在。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没有热情,没有坚持,那将是什么也做不好,虎头蛇尾,或者是完完全全的无功而返。毛泽东说,“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同时也说“不做正确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大概我总结的就只有以上四点,当然这是因为只针对了《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的缘故。
不能否认,调查的技术还有很多,我们做调查,做工作也将必定需要用到,例如老师常说的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等。总的一句说来,读了《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不说它上面的那些大条道理,只从零零星星的一些部分来说,也是让我们受益非浅的。
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三)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反对本本主义》 “本本主义”即为“教条主义”,顾名思义,可以看出其是指思想僵化,只懂得按照书上说的做的意思,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指出“本本”就是说“上了书的就是对的”,书是前人经验的结晶,毛泽东指出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书上的文字是死的,但人的思想是活的,只有真正的将实际拿来思考总结,才能得出利于当前情形的结论。这是这本书的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思想。 这本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理论成果,他不仅是一位作战技术精湛的军事家,他还是一位善于总结经验的思想家,他从实践中获得真知,验证了调查对于结论得出的前提作用。 书中着重强调了调查的重要性,指出不调查就发表意见的行为是野蛮的,正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的进行,毛泽东正是从认识论的高度明确的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明确指出调查的重要性,反对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迷信“本本”、不愿作实际调查的保守思想。这不仅符合当时的部分党内人只说空话,迷信马克思主义有关书籍的内容,却不懂得从实际出发,和实际结合考虑的党内不良风气,同时也为现今我们社会上一些只会纸上谈兵,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只会背诵书上条条框框的人更是一种即时的警言。 毛泽东选择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不同人所学习的情况为例,马克思主义固然是科学的先进的思想理论,但是科学的思想理论需要科学的应用方式,正如后人所见证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利用和错误使用,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国的增长正是错误使用的后果,从1927年的土地革命到1935年的遵义会议前,左倾风潮对党中央造成了三次激烈的冲击,最主要的是1931到1935的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此次冲击中,毛泽东被排挤出党中央,王明等人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压制党内的民主,僵化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极端歪曲的解读,以至于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王明等人虽然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有关书籍,但是对于中国的现实状况,社会状况,对于中国革命的实践根本没有统一的理解。没有站在实践的基础上,没有调查何来的结论,没有对现实的正确认识,何来对科学理论的正确理解及使用。这正是毛泽东通过这本著作所要表达的思想之
一。 很显然,官僚风气在当时就是社会的一大问题。毛泽东指出“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这种现象揭示了领导者所犯的本本主义的同时,也体现了领导人没有以身作则,没有很好的为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显然他们根本无法解释,根本原因是由于没有深入调查,只有了解问题,了解现实,了解条件,才能找出解决方案的最好措施。 具体的来说,如何认清中国的现实,如何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这是这本著作的最终目的也是最核心的问题,然而,我们可以清楚的从书中看出,作者将其归于如何对待本本主义的问题,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正确的。1928年6月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城市工作仍是重点,同时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1929年的中共六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力量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农村包围城市这条路线明显与马克思的城市中心论相背离,然而两者本质上却是和谐。这条路线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实践中坚持贯彻这条路线,并且及时完善理论,将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及时总结整理,获得合理的思想路线,为以后的战斗历程积累重要的数据。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的提出表现了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将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合理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注意到了社会经济调查的价值和当时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指出当时一些人所做的只是浮于表面的调查工作的问题所在,并给予具体指导,他指出:社会经济的调查需要注意各个不同阶层的人民的生活状况,并以调查农民成分为例,他认为不仅要知道自耕农,半耕农,佃农,更要知道贫农,富农,中农的数目。将要点指出的同时不忽略细节,这种细致而科学的调查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时代也无法湮没其具有的巨大价值。如其总结的调查技术: (1)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 (2)调查会到些什么人? (3)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4)要定调查纲目。 (5)要亲身出马。
(6)要深入。 (7)要自己做记录。 在总结理论的同时,毛泽东于《反对本本主义》中还总结了社会调查的重要意义,以及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一些技术细节,是后人同样需要重视,深入学习的宝贵经验,尽管是作者于当时提出的方法,但至今仍然是人们调查问题的基础步骤,是针对问题,深入研究,获得结论的基本前提,此处再次体现了“实践出真知”这一真理。 这篇著作是毛泽东为我国留下的宝贵经验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中辩证唯物认识论在实际中的生动运用和出色概括,同时,可以给以我们大学生重要的启示,让我们更懂得实践的意义,懂得调查对于结论得出的决定性意义,懂得只有结合现实对于正确借鉴前人经验的重要性。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著作,于当今不懂得如何总结经验(学习经验也好,工作经验也罢)的我们,更像是领航员,把调查作为一项技能,用于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会发现它的神奇力量。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尚且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这本著作正是前人留给我们的肩膀。 我想,《反对本本主义》一书是每位大学生都值得一读的,让我们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要只做埋首书中的形式主义者,学会以调查的方式得出结论,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懂这个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我们应该意识到不懂装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需要面对现实,需要一种方式来应对种种迎面而来的或是或非,我们要懂得结合自身的实际,一路上获得什么,留下什么,直到到达自己想要的远方。
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四)
毛主席著作里有一篇文章,叫《反对本本主义》。在当时,这篇文章批评了红军中一部分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迷信“本本”、不愿作实际调查的保守思想。文中还表达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
迷信本本的人,在当今社会也大有人在,他们不根据实际情况去做工作,遇事不想办法,不积极主动处理问题,只会按条条框框做事。要这种人做事,他总是要给你搬出本本来,看看本本上是怎么说的。本本上有的他就照本本去做,本本上没有的他就不会做,不敢做。这种人为官者居多,因为他们怕做错了事丢官、丢财。照本本办事稳妥,做对了,我有功,领导表扬、升职、加薪;群众要求的,百姓急需的,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事,他们就会以原则、规定、章程上没有规定为借口,推脱不办。这样,不做工作也没错儿,骂我的是凡人,喜欢我的是领导,做与不做都不伤害我的利益。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本”,本身没有错儿。但是,不结合实际情况,不分时间、地点、条件地照本本生搬硬套,那就肯定会出错的(马列主义这个本本,也要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没有“本本”规定而不去做工作,更是不对的。
反对本本主义,在现实生活中,仍有重要意义。
我们不妨把上面说的“本本”引申为现在的“本本”——证书。我招工,你应聘,拿“本本”来。你有能力,没“本本”,我也不用。
工作多年,有经验,有能力,本该晋职晋级,但是你没“本本”,你也得原地蹲着;我没有工作能力,但是我有“活动”能力,你要什么“本本”,我都可以弄来,我就可以平步青云。
还有一种人,死啃书本儿。书上讲的,他们可以背得滚瓜烂熟,理论知识可以说得头头是道,然而,到了实际工作中他们就傻眼了,甚至会笑话人家“不按书本儿办事”。有的大学毕业生,在学校是高材生,各科成绩优秀,分配到工作岗位后,由于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干不好工作,最后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说到这里,我还是要讲一讲张二憨的故事:
这张二憨学卖肉已有半年的光景了。掌柜的好心肠,放他一天假,并给他二斤肉,让他回家改善生活。张二憨说他不会吃(不会把肉做熟)。掌柜的就把做肉的方法写在了纸条上,交给张二憨,让他按纸条上的方法去做。二憨把纸条揣在兜里,拿上肉,高高兴兴往家走。到了半路他要大便,他就把肉放在一个树杈上。大便还没解完,飞来一只乌鸦,叼起肉就飞走了。这张二憨一点儿也不着急,既不追,也不赶,冲着乌鸦大声喊:“你叼去也白搭,你不会吃,做肉的纸条在我这里呢!”
您看,这本本主义多害人啊!
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五)
《反对本本主义》写于1930年5月,是毛泽东同志反对当时在红军内部存在的教条主义而写下的关于调查与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当时没有“教条主义”这个名称,而叫它做“本本主义”。这篇文章原名《调查工作》,是毛泽东同志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著作。
在这一篇著作中,作者围绕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个中心,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的高度来审视和诠释如何反对本本主义,提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一系列对后来中共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论断。从七个不同的方面,广泛分析和理解结合调查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更是解释了什么是正确的调查对象、方法等。同时,这篇著作大胆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性以及它对革命带来的极大不良影响,尖锐地批判了一批红军中思想顽固的人。这篇著作,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要阐明这一篇论著的起源,不得不说关于党的“六大”决议案①。“六大”清算了一系列“左”的错误,决议案所提出的革命道路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也给后来革命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1928年下半年,即决议案提出后的几个月内,党内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一部份人错误地认为“现在的斗争策略是再好没有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革命的永久胜利”这明显就是一种教条主义。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和物质运动论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变是唯一的不变。同样,社会是出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②,它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用实事求是及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社会、革命及形势的发展,这也是《反对本本主义》文中的基本观点。如果我们的观点和方法论滞后于历史发展的潮流,必将导致革命的失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③因此,理论必需结合客观及主观情势,而非一味坚持“本本”。
反对本本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的宝贵经验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产生的具有重大影响和价值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同志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著作。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就是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必需结合中国发展和革命的实际情况,这也是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打土豪,分土地”等一系列道路奠定了基础,大大的促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在大胆揭露本本主义的错误,指出本本主义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后,这篇论著又进一步阐明了怎么样进行调查,指出“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毛泽东同志首先指出了调查应该是能够达到目的的,“我们的终极目的是要明了各种阶级的相互关系,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然后定出我们正确的斗争策略,确定哪些阶级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哪些阶级是我们应当争取的同盟者,哪些阶级是要打倒的。”明确目的,是一切行动的前提,没有目的的行动将是毫无意义可谈的,将是盲目和无方向的。这一个目的,也是指明革命道路的一种旗帜。
在明确调查的目的后,毛泽东同志又指出,调查需要有正确的对象,其中包括了十三种社会阶级④。这基本是对当时中国各阶层的最正确分类和认识,是最具普遍性的调查对象,这也得益于早年毛泽东另一论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⑤。调查体现群众路线,是《反对本本主义》另一重要理论成果,反映了三个活的灵魂之中的“群众路线”。
最后,毛泽东同志又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多次强调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去了解中国的情况,绝不只是追随共产国际的脚步,完全依照国际之前的经验,而是要“完全要靠他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
《反对本本主义》这一篇论著,不仅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体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活动灵魂,而且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以后的革命道路指正,成为一股强大的科学理论力量,对深化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