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读后感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读后感(一)
感谢百草园读书会和雨荷妈妈推荐的这本书,阅读这本书受益匪浅。作为家长我们更希望能传承给孩子一种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现实、创造未来。通过阅读让我学习到到和孩子有效的沟通真的是需要我们使用技巧的。不能一味的以家长、大人的思维沟通和交流,而是尽量在平等互爱、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和孩子沟通交流。
接下来我把阅读本书的第二章“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读后感和大家分享。
每天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和禁止的项目都很多。作为家长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听话”,能够和我们合作达成我们的要求。但是往往效果都不好,孩子也因此有了两个评价-“听话、不听话”。
更多的时候孩子会不听话。通过阅读我发现我要求方式更多的是命令和催促,毫无技巧可言。更没有书中所说的“和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平台,而互相尊重正是合作的开始”。每天早起我都会不停的催促孩子,“赶紧刷牙 赶紧洗脸 赶紧拉粑粑 赶紧吃饭 赶紧穿衣服……”。全部都是命令的口气,那如果是我一早起来就被人各种命令催促那我一天的心情肯定不会好。
本文中交给我们的的五个技巧都非常实用,1 描述,2提示,3简单表达,4说出我的感受,5写便条。我这几天就在试着用这适合的沟通方式来解决问题。描述-孩子如果你不抓紧时间每个事情都拖沓那你一定会迟到的;提示-你知道你不想迟到被老师批评对不对;说出我的感受-如果你还不抓紧时间那我送你的路上就会很紧张,你迟到了老师会在家长群里点名批评爸爸,我会很难堪的;这几天试了这几种方法都很有效果,孩子不会再有一脸不悦的去做抓紧时间做早上的准备工作了。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他没养成习惯之前,还是需要不时地提醒。
教育和管理都要从有效的沟通开始,如果把孩子当成一个言必听,令必行的“低级下属”肯定就失去了平等互爱和互相尊重的原则。那么教育和管理必然是低效和失败的。
通过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才会更让孩子更“听话”。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读后感(二)
首先,我要感谢郭老师和各位推荐此书的家长们,让我们有机会放下手机,放下“快餐式”的生活方式,有机会沉浸在书的世界中,将这本书慢慢研读,同时,也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一些自己买了很久却一直未能读完的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木心先生的那首诗《从前慢》:从前的日子过得慢,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而父母这个称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终一生”的“职业”,曾几何时,我们都想让自己变成希望中的那个爸爸妈妈,但是走着走着,在面对许多突发情况时,往往却变成了孩子们乃至自己都很讨厌的样子,谢谢郭老师,谢谢各位组织读书的家长们,让我有机会能继续以一个好妈妈好朋友的身份继续陪伴孩子成长。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问了贾晔萱一个问题:你对妈妈有什么意见或者不满意,说出来我改正。悠悠仔细想了想,回答:妈妈,我觉得你很完美了,我对你没有意见,我很爱你。如果说在听到答案之前,心情是忐忑不安的话,听到答案之后,我更多的是汗颜,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容多了,而且远比想象的要爱我们多了。
尽管如此,我仔细拜读了文中的第二章,发现作为妈妈来说,我还是会不由自主的犯以下几种错误:
1.责备,表现的最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上反复责备孩子:你怎么吃饭又把油点子弄到衣服上去了?
2.命令,比如:帮我扔个垃圾,帮我拿个碗,去帮我倒点水,并没有真正把孩子放在一个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而是不由自主的在以父母的身份去命令孩子做一些事情。
3.说教,比如:你怎么能不写完作业再看电视呢,今日事要今日毕,诸如此类很多。
回想与孩子生活日常,综合书上所提出的解决办法,我更倾向于把责备转化成描述或者提示,比如在对待孩子把衣服弄脏这件事情,我完全可以描述:“衣服上又多了几个小油点”,也可以尝试提示:“衣服油点太多,妈妈很难洗干净”。
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我认为这两种更容易让她接受。在命令孩子之前,尽可能的把孩子放在一个与你对等的地位,比如帮我倒垃圾,可以转化成“请帮妈妈倒一下垃圾”或者“妈妈现在有点忙,拜托帮我把垃圾倒一下”,始终把孩子放在一个朋友的位置上,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把她看做自己的附属品。
想象一下,如果孩子说出,“妈妈,稍等,我现在有点事”,我完全可以像书上应对的一样“大概多长时间”,“一会吧?”“15分钟可以吗?”“可以!”或者,干脆拿个便条贴在她的右胳膊上,写上“15分钟之后,请帮妈妈倒下垃圾,谢谢”,想象那个场景,估计会很有趣^_^,而且孩子也会乐于帮忙的。
在说教这个问题上,我跟绝大部分妈妈一样,更多的表现是唠叨,有时候在说教的过程中自己都觉得自己唠叨的不可思议,有时候能把孩子唠叨得垂头丧气,而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自己也心灰意冷。
其实,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下,如果我在谈话中遇到唠叨的人,我也往往会在心里表现出些许不耐烦,甚至左耳朵进右耳多出的现象。因此,改变说教,减少唠叨,简明扼要的就事论事。要控制自己的洪荒之力,有效的说教一次就足够,绝不超过两遍。
很赞同书中所说,孩子不是机器人,我们的目的不是用一套技能去操控孩子的行为,好让孩子言听计从。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进取心、主动性、责任心以及体谅他人需求的能力;是找到一种语言,培养孩子的自尊,让他们的心灵不再受到伤害;是建立一种情感的氛围,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一生很长,但实际陪伴孩子的时间短之又短,我们也要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尽可能的多去陪伴孩子,同孩子一起成长。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读后感(三)
读完第二章,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对于孩子而言,我们不仅仅是父母,更重要的还是朋友。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我们首先尊重孩子,互相尊重是互相合作的开始。互相合作的五个技巧1、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2、提示。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4、说出你的感受。5、写便条,写得生动易懂。看完后,我也试着去尝试用这些方法,改变自己,试着换一种方式和孩子相处。下面和大家分享几个例子。
每天早上喊起床是个特别麻烦的事,总像在捉迷藏。今天,我走到高泽旭的卧室说:“宝,闹铃响了。我先去洗脸刷牙,你起床,叠被子。我弄完以后,下一个是你。”十分钟后,我说:宝,轮到你了。我在餐桌旁等你一起吃饭。没想到,高泽旭竟然利利索索的从卧室出来洗脸、刷牙。不停的催促终于解脱了,好高兴。
高泽旭这段时间的字写得特别差,看到他的作业,我也很恼火。本想训斥他一顿,让他写字的速度再慢一些。转念一想还是尝试一下新的方法,我拿起作业本,认认真真的从头看了一遍,对他说:“这个“和”字写的还不错,左右比例匀称”他立马就凑过来说:“是吗,别的呢?还有那个?”我又从其中挑了几个相对工整的表扬一下,他立马神采飞扬的说:“你知道这几个为什么这么好吗?他们要写的比较慢一些。”我暗暗的很吃惊。接下来的第二天,第三天,作业本和试卷上的字明显比原来工整很多,写作业的速度也比原来慢了一些。
今天休息,我送高泽旭上学。我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之后,就在门口等他。随后我们俩一起出门,刚到门口,我惊讶的说:“书包呢?”他二话不说,自己迅速折回卧室拿起自己的书包,哈哈大笑。没有烦人的催促,提示性的话语同样可以达到目的,而且大家相处的还会更加和谐。
这几个是比较有效的例子,但很有很多时候,仍免不了大声训斥。有时下班回家自己比较累,就没有心情考虑他,往往大家的冲突就比较厉害。心情特别差的时候容易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通过读这本书,我发现进步不仅仅的是孩子,更应该是家长。改编陈旧的教育方式,才是转变孩子的最好方法。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读后感(四)
这本书真的是关于“爱的技巧和训练”,爱不能只有一腔热血,我觉得确实需要学习,练习,掌握技巧,从而更有效、愉快的建立一生的良好关系。
本书的第二章内容,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我一直觉得自己做的挺好的,温莫凡有好多事都做的还不错,是比较听话的那种。可是看完这章内容,我发现所有的反例都有我的影子,我自以为是的沟通,其实更多的是'命令、说教、警告、还有轻易下断言等等。太多都是我们身边的小事,我们不能永远替她做决定,不能永远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我试着只去描述,提示,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说出我的感受,用文字提醒,不下定论、不命令、不说教,其实这挺难的,因为长期的习惯,有些话不自觉的就说出口了,所以,每学习一章内容,我把书上总结的那页内容拍下来,时刻提醒自己,按照这些去练习,从尊重开始。我觉得本章内容最后一段表达了我最真实的感受,我们的目的不是用一套技能去操控孩子的行为,好让孩子言听计从,我们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进取心、主动性、责任心、幽默感以及体谅他人需求的能力。这种能力孩子以后跟别人沟通用的到,我想我们学习了这种沟通能力,成人的世界也同样用的到。我相信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改变要从家长开始。
其实这本书看了才两章,我真的是细思极恐,这里面好多漫画,都是我们家的真实写照,我还一直苦恼,为什么孩子有时候特别敏感,爱哭,要强,还嫌我唠叨,现在我明白了,这些都是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造成的,感谢郭老师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成立了读书会,感谢刘雨禾妈妈推荐的这本书,让我能够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找到问题所在,对于我本人也是受益终身。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读后感(五)
随着社会的变化,各种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现在的孩子已经与我们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他们接触地信息要更加多元化,孩子的思想也更独立,对于原来的说教管理已完成不能慎用于现在的小孩,我们在管教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来如何与孩子沟通,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感谢郭老师给了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真正的静下心来学习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自己的改变来感染孩子更好的与孩子一同进步。
原来自己也够买了一些教育的书籍,但阅读后感觉理论知识能强,但却在运用上还是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遇见事情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与孩子沟通,心里想要心态放平但一旦与孩子沟通起来就变了,最后又变成命令,通过此书的学习,我感觉此本书非常实用,简单易懂还有一些漫画实际案例交于我们如何实用语言的技巧,比如说:我们过去认为孩子做作业总是要拖很久,而一旦有一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就完成了作业,我们则可以说:“看到吧,你完全可以跟那些优秀的学生一样快而效率。”这样一来,可以给孩子的进步和改变树立自信,哪怕是一丁点,但以后只要想起,他就有前进的力量和勇气。
还有就是这本书提到的赞赏孩子的方法。我们都知道赞赏的重要性,一个在家里时常得不到赞赏的孩子,怎么能到外面的世界中去寻找挑战,发挥自己的潜力,主动自信的表达自己。因为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还会影响到他的思想,常常得到的肯定的孩子比那些没有得到肯定的孩子,在外表上会显得更加开朗和乐观,情绪更显得外向化一些。但赞赏也是需要谨慎的,它是一把双刃剑。一味地肯定,孩子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有可能会将他引入歧途。而如何学会赞赏孩子呢?本书中提到一个全新的概念,即描述性的赞赏。也就是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我们只要描述自己看到的和自己的感受就可以来,因为这样可以代替简单而又机械的评价,诸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太好了!”等等,这些简短的评价,经不起时间的保鲜。而描述性的赞赏则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放之无论何时都见效。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孩子自己收拾了房间,一般我们都会评价:“呀,宝贝真乖。”,我们换一种描述性的赞赏就是这样说的:“我看到这里有很多的变化。东西都规整到了架子上,磁带也都被放到了盒子里,走进这间屋子,感觉很舒服。”再来看一个例子,我们会更赞同“描述性赞赏”的好处。比如,有一天,孩子把自己写的作文拿给你看,一般情况下,你若想鼓励孩子,你便会说:“你写得真好,真是不错。”如果孩子小点的话,他可能会受用,但孩子长大了,便没有什么激励的效力了,孩子可能在听到你简短的评价之后,心里面可能会想:“真是这么认为的吗?”尤其是你说完,便径直干自己活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想:家长只是在敷衍我。而如果我们用“描述性的赞赏”说:“你这这篇作文让我很感动,尤其最喜欢这句……”然后孩子此时在心里一定会很开心,因为我们表扬得很具体,即使没有说出一句“棒”字,但他已经在心里对自己说了,而且他还会不断地激励自己说:“我还会再写更棒的。”
总之,如果我们能够日复一日对孩子的细微之处加以赞赏性的描述,孩子们也定在不断增加他们内心的力量,而且所有这些都会存储在他的内心世界,没有人能够夺去。所有这些经历,都可有在今后受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给他安慰和鼓励,也都会成为他日后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