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首页 > 读后感

《大秦帝国》观后感

一提到秦国,或许大家对这个历史朝代有着无数的见解,褒贬不一。历史的教科书一直以来讲到秦国时,可用一字概况“暴”,当然这种印象也一直跟随我了20多年。然而最近观看了大秦帝国之裂变、之纵横、之崛起,让我开始钦佩拥有虎狼之师的秦国,同时剧中也将战国时期的各个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有生敬意

两千七百年前,华夏民族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君子风的春秋时代刚落下帷幕,然而攻掠征伐战国时代又隆重登场。秦国从最开始的西北边陲蕞尔小国,到列国争霸,再到最后的一统天下,细味品读,觉得秦国的日趋强大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改革创新、推行变法

战乱纷飞的战国,各国为得到更多的政治权利,纷纷要求改革,列国间掀起狂热的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秦国无疑是各列国中变法最成功的一个。

秦国变法首先是要解决百姓的信任问题,这是要推行改革变法的前提。因此即便千年过后,商鞅“城门立木”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正是这样才确立了秦国变法的公信力,而之后商鞅退出的“太子犯错,刑太子之师”更是震慑了所有官吏,让全国上下都执行新的法律。其次是努力发展农业,储备粮食。人口是生产的基础,商鞅先实行“徕民”政策,再倡导的“制土分民之律”。最后是发展军事,军事方面,商鞅最重要的措施是改革户籍制度和简历二十级军工爵位制。

二、求贤若渴、重用人才

一是秦孝公招聘了邻国一个优秀的法家毕业生——商鞅进行变法。秦国一向被东方六国鄙视为没文化的乡巴佬。但秦孝公愤然发奋图强,在商鞅的帮助下秦国掀起了影响深远且饱受争议的变法,一代强秦由此崛起。

二是后来的张仪也阴差阳错来到了秦国,遇到了有意东出的秦惠王。这是继秦孝公任用商鞅,秦国又一次君臣携手,成为流传千古的政治佳话。于是,张仪频频出手,纵横捭阖,一次又一次突破外交困局和险局,写下华夏外交史上华彩乐章。回想苏秦与张仪师出一门,然而政治命运却截然不同。那个合纵连横的时代,是纵横之士的天下,但是没有一个贤明的君主做后盾,命运也只会南辕北辙。苏秦的悲剧在此,张仪的成功也在此。

三是秦昭襄王手下的良将白起,秦国第一个独一无二的大将。白尺高台,起于垒土,征战一生、战无不胜的战神白起,其实也是从小兵干起。正好他的成长时期,也是秦国最需要对外作战的时期。所以昭王对白起几乎是毫无怀疑的,直至决定秦国和赵国两国命运的长平大战结束,君臣无二心。

然而反观其他六国的人才和用人之道,不仅让人大跌眼镜。例如魏国,一个人才储备量最大的国家,却也是失才最多的国家,才有失才亡魏的说法。在那个大争时代,机遇的把握,人才的任用,才是纷争之世的大争筹码。

三、团结一致、强化执行

秦孝公重用商鞅推行变法,当最后秦惠王又杀掉商鞅。,有人说商鞅是作法自毙,又有人说他尽公不顾私。但是商鞅被捕前的深夜借宿失败,不得不信服当时秦国的百姓,是多么地遵守国家的规定,执行政策,深刻诠释了如何强化执行力。

无人能阻挡秦昭襄王大秦东出之脚步,无论是当时秦国与赵国两个超级大国的上党之争,还是命运攸关的长平之战,秦国文武群臣群策群力,最后拥有虎狼之师的秦国皆是以少胜多而打了两场漂亮仗,为秦国的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格言网 趣知识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