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网 > 影视原著小说 > 大唐悬疑录 > 大唐悬疑录4·大明宫密码
回到玉晨观时,正撞上柳泌满面春色地从永安公主起居的正殿出来。
见到裴玄静,柳国师立马换了一副死样怪气的嘴脸,也不打招呼,便扬长而去了。裴玄静从正殿前经过,按照礼数道了声:“公主殿下,我回来了。”
永安公主在里面应道:“是裴炼师吗?请进来吧。”
裴玄静只得迈步进去。
夕阳西斜,偏东的正殿就显得昏暗了。永安公主的脸上满是阴影,使她看起来悲哀而憔悴。
“炼师忙了一整天啊?”她言不由衷地说。
裴玄静简单地回答:“奉圣上旨意办事。”她心里有事,不想和永安公主多敷衍。
“哦,”永安公主悻悻地说,“皇兄终究还是相信裴炼师的。”
裴玄静苦笑:“相信我?”
“当然了。他对我就毫不在意,这两年干脆连话都不与我说了。”
裴玄静垂下眼帘。
“皇兄嫌弃我。过去阿母在时,他还对我留着几分情面。如今阿母也去了,我真怕他……”
裴玄静越听越不对劲,皱眉道:“公主殿下,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柳泌对你做了什么?”
“他、他要我陪他去做法事。每天晚上都要去。”永安公主带着哭腔说。
“还有这等事?你为什么不拒绝他?”
“我不敢。”
“不敢?公主殿下,请恕我直言,你实在不必对柳泌这般忍让。他算个什么东西!”
“他说,是皇兄命我陪同他做法的。”
“笑话。”裴玄静觉得自己的耐心快要耗尽了,“圣上怎么会管这种事?就算有这样的旨意,也必然是柳泌进谗言的结果。”
“可是现在该怎么办呀?”永安终于哭了出来,“我真的不想去,但如果我不去,就是抗旨不遵啊。裴炼师,你说我该怎么办呀?”
裴玄静真的很想说,你自作自受,我能有什么办法。但她还是勉强按住性子,问:“柳泌要做什么法事?”
“说是前些日子在太极宫的凌烟阁中有异象发生,疑为鬼怪作祟,所以圣上才命柳国师去做法。如果是在大明宫中也就罢了,偏偏又是在太极宫。那个地方,就算白天去都阴森森的,我实在不想去呀……”
太极宫!凌烟阁!异象!
裴玄静盯着哀哀哭泣的永安公主,忽道:“公主殿下,我替你去吧。”
“你?”
“柳泌是如何安排你的?”
“他说,法事辰时举行,马车卯时三刻来玉晨观接我过去。”
“那就行了。”裴玄静道,“卯时三刻天已经黑了。殿下与我的身量原本就相差无几,穿上道袍后更加难分彼此。上下马车的一刹那,绝对不会有人看出端倪的。”
“这样……真的能行?”
裴玄静淡淡一笑:“相信我。”
“可是,”永安又道,“柳泌总会发现的。”
“他发现时已经迟了。”
“他会告诉皇兄吗?”
“不会。”裴玄静断然道,“我有办法让他闭嘴。”
“哦——”永安公主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裴玄静却在想,虽然禾娘惨死,至少李弥还活着。促使自己进入大明宫的几件大事中,现在就只剩下崔淼的身世尚未查明。从皇帝的态度来看,要查出真相绝非易事,却也更证明了其中必然隐藏着极为重大的秘密。无论如何,干耗着都是无济于事的。两年来的蛰伏一无所获,刚刚开始行动就找到了李弥与禾娘的下落,还顺带搞清了金仙观地窟之谜。
所以,还是必须行动起来。行动起来便会引发一系列的后果。
其实在见到永安公主之前,裴玄静就开始考虑如何介入凌烟阁之事了。大明宫中,宋若昭算得上是绝无仅有的、与裴玄静惺惺相惜的朋友。当年的《璇玑图》一案,她还帮助过裴玄静。今天在凌烟阁中,虽然宋若昭语焉不详,但求救的意思表达无疑。现在,永安公主又给裴玄静提供了无心插柳的契机。永安公主虽有可恨之处,终究是个可怜之人。能够一箭双雕地帮到宋若昭和永安两个人,裴玄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卯时三刻很快就到了。不像别的季节,夜色是一层一层晕染加深的。如今正是一年中最严酷的寒冬,夜就像一整块漆黑的帷幕,唰啦从天边扔下来,沉重而霸道,让人心慌。
果然没有任何人起疑,裴玄静顺利地坐上马车,向太极宫驶去。
天已经完全黑了。当马车进入太极宫后,裴玄静掀开车帘向外望去,只看到一片浓重到化不开的黑暗。生长多年的树木太过繁茂,阻隔了星月之光,在几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只剩下石灯笼中微弱的黄光,零零散散,远远望去与坟茔中的鬼火无异。难怪永安公主将夜间的太极宫视为畏途,若没有非凡的胆量或者迫不得已的理由,这地方确实没人愿意来。
马车行进了很久,裴玄静已完全不知身在何处,马车才停下来。
这是一小片林中空地,倒是被环绕的火把和灯笼照得雪亮。中央已经置好了香案,上设香炉、供品等物。
柳泌又披上了他那件绣满云霓、装饰着鹤羽雀翅的青色道袍,活像一只开屏的雄孔雀,笑容可掬地迎上来。
“公主殿下……”他的笑容瞬时冻结。
裴玄静道:“永安公主身体不适,我代公主前来。”
柳泌阴沉着脸斥道:“胡闹!道场非同儿戏,怎可随便换人!”
裴玄静环顾四周,发现手持火把的都是神策军,做一个道场需要如此戒备森严吗?前方的密林上端,月光如清波荡漾一般,照在一座小楼的顶上。
正是凌烟阁。
裴玄静转回身来,不慌不忙地对柳泌道:“柳国师,既然要做法事,为何不直接使用三清殿的祭天台呢?”
“那是皇家禁地!”柳泌怒气冲冲。
“曾经是,因为那下面的地牢里关着吐蕃人质。”裴玄静镇定地说,“不过柳国师肯定已经听说了,吐蕃奸细潜入地牢,妄想救出人质论莽替,然其奸计被我大唐神勇的守卫挫败,论莽替已经伏诛,其他的吐蕃奸细么,除了负隅顽抗当场毙命的,悉数被擒。所以——祭天台是绝对安全的。柳国师何不考虑一下,换个地方?”
柳泌没有回答,眼神兀自闪烁不定。曾经与吐蕃勾结的把柄捏在裴玄静的手中,实在令他如梗在喉,暂时又想不出合适的应对之策。他知道自己处于下风,不过裴玄静没有直接去向皇帝告发自己,又让柳泌捉摸不定:裴玄静究竟在打什么主意?
“柳国师,裴炼师。”
二人一齐回头,宋若昭正在向他们款款行礼:“有劳二位了。”
当她抬起头时,裴玄静与她目光交错,清楚地看到了其中的惊喜和感激。裴玄静灵机一动,问:“宋四娘子,是你邀请柳国师来凌烟阁做法事的吗?”
“正是。”宋若昭心领神会地回答,“从一个月前起,凌烟阁中频频发生异事,疑有鬼怪作祟。因凌烟阁是供奉大唐功臣忠魂之所,我担心如此下去,会伤害到大唐的国之命脉,所以才向圣上请求由柳国师来做法驱邪。真没想到,裴炼师也一起来了。这下我就更放心了,有二位出手,凌烟阁中的邪祟定能除去。”
柳泌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裴玄静道:“请问四娘子,凌烟阁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异状呢?”
原来是整整一个月前的一个夜里,在太极宫中巡逻的神策军突然发现,凌烟阁的窗上亮起了灯光。
宋若昭解释说:“凌烟阁为供奉功臣画像而建,夜间从无人出入,所以不可能有灯光。待神策军士靠近查看时,又发现窗内有东西在动。”顿了顿,用神秘的语气道,“据他们说,看见一只猴子在窗内跳跃,猴子的两只前臂还玩耍着三个火球。”
“猴子?火球?”
“是的。”宋若昭道,“这个景象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方才消失。神策军们不敢擅入凌烟阁,直到第二天早上向将军报告后,才获准进入凌烟阁中查看,可是什么都没有发现。阁中一切如常,没有猴子,更没有火球。然而,就在十天之后的夜里,同样的景象又出现了。因有所准备,这次只隔了半个时辰左右便获准入阁检查,但除了闻到一些香火的气味外,仍然没有发现任何线索。圣上得知此事后甚为忧虑,因为今夜又隔了十天,恐凌烟阁中再次发生鬼怪作祟,所以才请柳国师来做法。”
裴玄静问:“也就是说,今夜未必一定会发生异象?”
“这可说不准了。或许柳国师的法术高强,镇住了鬼怪,自然不会再有异状发生。那样的话,我们大家也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宋若昭说着,向柳泌微笑示意,“就请柳国师大展身手吧。”
柳泌虽然满脸阴云,还是来到香案前,一本正经地做起法事来。终究是皇帝的旨意,又有裴玄静和宋若昭盯着,他自不敢怠慢。
香火燃起,柳泌的口中念念有词。裴玄静一瞬不瞬地盯着松柏林的深处,一种无可名状的恐惧油然而生。她瞥了一眼身旁的宋若昭,只看到苍白的侧脸,没有表情。
过了片刻,不知是谁说了句:“凌烟阁里好像有亮光!”
裴玄静展目望去,的确,凌烟阁黑黢黢的楼体上有某个位置正在隐隐放光,但十分微弱,看不清楚。
宋若昭向神策军喊道:“请前排将士熄灭火把!”
裴玄静立即明白了她的意思,是想让周围更黑暗,以便突出凌烟阁中的光亮。
火把齐刷刷地灭了。隔着松柏密密匝匝的黑影,从凌烟阁窗内透出的光芒突然变得分外耀眼,也许是太清太亮的缘故,这光芒丝毫不让人感到温暖,反而寒毛直竖。
柳泌连念经都忘了,也随着众人呆愣愣地望向前方。
白光中清晰地映出两棵树的影子。一棵直立茂盛,一棵枯萎倒地。
裴玄静脱口而出:“不是猴子和火球?”
“是、是第三十三象……”宋若昭的声音抖得厉害。
裴玄静追问:“什么第三十三象?”
宋若昭好像没有听见她的话,只是喃喃:“第三十三象,真的是第三十三象……”
“四娘子!”裴玄静一把握住她的胳膊,用力摇撼道,“我们应该立即入凌烟阁查看!立即!现在!”
宋若昭回过神来了,颤声问:“如果真有鬼怪怎么办?”
“那也得去看了才知道啊!”
凌烟阁门敞开,神策军们高举灯笼,簇拥着裴玄静和宋若昭站在门前。瞬间亮似白昼的阁中,一切如常:中隔、桌案、金匮,以及那一幅接一幅忠臣的画像,在突然被打破的静谧中仍然保持着安详而又超脱的神态,比任何时候都更富有真实感,似乎随时会从画中走下来。
“什么都没有啊?”神策军士茫然地问,“那两棵树呢?”
裴玄静前后左右看了一遍,又俯身查看地面。再来到中隔前,查看桌案和案上的金匮。最后,她回过头来问宋若昭:“四娘子有什么要查的吗?”
宋若昭却像受了莫大的惊吓,面色惨白地靠在中隔旁的立柱前,只是摇头,一言不发。
裴玄静突然想起来,问:“柳国师呢?”
门口的神策军回答:“柳国师方才还在……”
话音未落,从门外传来马车疾驶过的声响——柳泌跑了。
裴玄静想了想,压低声音问宋若昭:“四娘子,你刚才提到的第三十三象,究竟是什么意思?”
宋若昭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对守在门口的神策军道:“请各位将士暂且退出阁外,裴炼师要在阁中继续做法。”
神策军们退了出去,关上门。凌烟阁中又安静下来,四壁烛火通明。
宋若昭从袖囊中摸出那枚小小的金钥匙,将桌案上的金匮打开来。
“裴炼师,三十三象就在里面。”
金匮里面装的不是李淳风所做的预言书《推背图》吗?
“正是要从这《推背图》说起。”宋若昭好像看透了裴玄静的疑问,叹道,“唉!说来话长了。”
自李淳风写就《推背图》以来,宫中一直有专人在设法破解它。但《推背图》的含义太过神秘,表征又相当晦涩,所谓天意实在很难把握。迄今为止,除了开头和结尾的两幅画,以统领和结束全篇为纲,其余的五十八象,有确切解释的只有第三、第四和第五象。
宋若昭从金匮中依次拿出《推背图》第三象、第四象和第五象,让裴玄静一一过目。
第三象丙寅,题曰:天山遁。画上一名妇人头戴金冠,左手托着一只鹦鹉,右手握一柄金锤,正在击打一面鼓。
谶曰:“两相逢金印,情知不奈何。中原还扰扰,万国蚁虫多。”
诗曰:“有一女子身姓武,手执金符生中土。身披霞光五色裳,自握金锤打金鼓。”
宋若昭说,这幅图指的正是武皇之事。袁天罡和李淳风都预见过则天女皇登基,并且以天命的名义促成了此事,所以第三象中的女子即武则天,从来没有异议。
“天山遁”是《易经》乾卦为上卦中的第七卦“遁”卦,意思是退避。用在这一象上,是暗示武则天曾避祸而致亨通。想来李淳风作此图时,正是太宗皇帝想要杀掉武姓女子,被李淳风阻止。武则天逃过一劫,才有后来称帝的奇迹。
图中妇人戴着金冠,即为武氏僭位的形象。手持鹦鹉,既指则天的姓氏,又比喻她能言善辩。金锤击鼓,象征其大权在握,号令天下。七言诗可谓直白,无需多加解释。至于谶中的“两相逢金印,情知不奈何”,可解释为高宗皇帝和武后之间既彼此需要,又难免相互伤害的关系。“中原还扰扰,万国蚁虫多”二句,当指武皇当政时期,宫中斗争激烈,李氏子孙遭到荼毒,而无德无才的武家子弟得到重用的混乱局面。
第四象丁卯:“天地否”和第五象戊辰:“风地观”,在元和朝之前,也都有了明晰的解释。第四象,指的是狄仁杰匡扶大唐社稷。第五象,则指安史之乱,杨贵妃死于马嵬驿,玄宗皇帝幸蜀。
第四象的图上画着一人一手执火把,一手持金钟,面前有一犬张口。犬和火,拼合成一个“狄”字。谶曰:“戌群武花子,家于文泰乡。止约二月后,复见龙之阳。”可以理解为武家子孙最终没能继承皇位,大唐神器回归李氏,也就是龙之阳。七言诗写得就更明白了:“拟将社稷乱分离,怎奈天公十八技,赖得忠臣犬边火,方能扶正旧唐基。”
第五象的图上画着一座山,山下有一鹿,背上负鞍,一个女子卧地而死。谶曰:“春色正依依,荣华只两枝。又逢木易坏,惊起太原尘。”诗曰:“渔阳击鼓过潼关,此日君王华剑山。木易岩逢山下鬼,定于此处丧金环。”
这一象无需多加解读。裴玄静觉得,《推背图》的第五象与青城山中薛涛的静室中提的那首诗十分相似,对于后人来说,其寓意是不言而喻的。
李淳风在贞观年间就能对后事作出如此准确的预言,的确令人叹为观止。但后人并没有因为看到《推背图》就有所警醒和防范,也许正应了李淳风的那句“天命难违”。将要发生的,必然会发生,不会因为有智者的先知先觉就能改变。
只是这样的话,预言的意义何在呢?
裴玄静问宋若昭:“这三幅图是在事前还是事后被解出的呢?”
“炼师以为呢?”
被宋若昭这么一反问,裴玄静也觉得自己多余了。不论这三则预言是否被事先解出,它们都已成为历史。对于《推背图》来说,只证实了它的神奇和正确。
正思索着,宋若昭又将一页《推背图》放到了裴玄静眼前。
图的上部是三颗光芒如火焰般的明珠,呈品字状排列。画面的下部是山川河流,前方画着一只猿猴,两手相抱,玩耍得正开心。
“猿猴戏火球!”裴玄静大吃一惊。
《推背图》第九象的画面,竟然就是神策军夜巡时,先后两次在凌烟阁窗内看到的异象!
子午书屋(ziwushuwu.com)
· 推荐:清明上河图密码 蛮荒记 山河表里 六爻 杀破狼 默读 有匪 大英雄时代 萌医甜妻 大清相国 晨昏 许我向你看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云过天空你过心 梦回大清 掌中之物 上海堡垒 盗墓笔记重启之极海听雷 斗罗大陆 景年知几时 七月与安生 世界欠我一个初恋 木兰无长兄 有座香粉宅 夜行歌 大宋宫词 孤城闭 木槿花西月锦绣 乌云遇皎月 莫负寒夏 局中人 浅情人不知 陈情令(魔道祖师) 我在回忆里等你 古董局中局 紫川 宫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