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著
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

首页 ›› 外国名著 ›› 从新手到大师

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

训练VS“天才”

  回想一下当你还是个孩子,刚刚学会弹钢琴、投篮或画画时的情景。或者也可以想一想,当你稍稍取得了一点儿小进步时是什么感觉。比如,你踢了半年的足球,开始觉得有点意思了;或者,你一年前加入了一个国际象棋俱乐部,终于搞懂游戏的基本规则了;或者,你已经弄明白了加法、减法和乘法,然后你的老师给你一个长除法去做。在所有这些例子中,当你环顾周围的人时,你会注意到,你的一些朋友、同学或同伴比其他人做得更优秀些。大家的表现不会总是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不同的人在理解某件事情方面有多快,总是有着明显的差别。有些人似乎更容易学会演奏某种乐器,有的人看起来就像是天生的运动员,有些人似乎就是更擅长与数字打交道。如此种种。

  由于我们在新手中发现了这些差别,便会自然而然地推测这些差别将会一直保持下去。也就是说,那些在刚开始接触某件事情时表现优异的人,后来依然会继续那么优异,在这件事情上似乎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我们设想,这些幸运儿具有天生的才华,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那么困难,并指引着他们迈向卓越。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许多人在观察了某个过程刚开始时的情景后,便会得出结论,认定该过程接下来的部分也会与刚开始时相类似。

  但这是错误的。只要我们观察整个旅程,也就是人们从新手一步一步成为杰出人物的这整个过程,就会对人们怎样学习和进步,以及达到卓越水平需要做些什么等,形成不同的理解。也许最好的例子来自国际象棋。在大众眼里,某位国际象棋棋手的棋艺高超,与他丰富的逻辑和卓越的智力紧密相关。如果一位作家或编剧在他的作品中想塑造一个格外聪明的角色,可以构建这样一个场景:该角色端坐在棋盘前,稍稍下点儿功夫,便将对手在棋盘上“将死”。甚至更令人印象深刻一些的场景是:这位天才偶然碰到两个人在下国际象棋,瞟了棋盘一眼之后,便指出了哪位棋手怎样来赢棋。

  太多的时候,国际象棋棋手就像一位不走寻常路的顶级聪明的侦探,或者像一位同样奇特而且几乎同样聪明的罪犯头目,或者两者都像。因此两人在棋盘上先过过招,说一些连珠妙语。有时候,正如2011年的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2:诡影游戏》(Sherlock Holmes:A Game of Shadows)中的高潮场面那样,到最后,夏洛克·福尔摩斯和莫里亚蒂教授根本不管棋盘了,而是快速地说出他们的招法,就好像两位拳击选手在台上声东击西迷惑对方,并且快速出拳猛击对方,直到给对方结结实实的一记重拳。

  不论那些场景是怎样的,传递出来的信息都是相同的:国际象棋的水平高超,意味着他具有高深的智慧,只有少数一些幸运儿才天生就拥有这样的智慧。反过来也是一样,要下好国际象棋,需要一个聪明的大脑。

  如果研究那些刚刚学会下国际象棋的孩子的能力,你会发现,智商更高的孩子实际上比智商一般的孩子能够更加迅速地提高棋艺。但那只是故事的开始,只有等到故事结束,你才能看清真相。

  智商与棋艺有关系吗

  多年来,许多研究人员研究过智商与国际象棋棋艺之间的关联。人称“智力测验之父”、曾开发第一种智力测验的阿尔弗雷德·比奈(Alfred Binet),在19世纪80年代时曾做过类似的研究,可谓这一领域最早的研究之一。比奈研究国际象棋棋手,主要是试图了解棋手在下蒙眼棋时,到底需要哪种类型的记忆。他把自己开发的智力测验当成一种辨别学生在校表现的方法,事实上,也就是通过智力测验来观察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与否,因为这种测验与学业成就紧密相关。

  但自从比奈之后,许多研究人员坚称,智力测验中涉及的一般能力实际上与任何领域或行业中的成功有关,比如音乐和国际象棋。因此,这些研究人员认为,智力测验测量了某种一般的天生智力。不过,另一些人持反对意见,坚称不能把智商看成天生的智力,它只是智力测验的结果而已,可能包括诸如掌握了相对罕见的词汇、获得解答数学题的技能等。

  我并没有深入研究这些争论,我只会说,最好不要把智商与天生的智力等同起来,但是要坚持这些事实,并且把智商看作通过智力测验来测量的某些认知因素,用来预测某些事情,比如学业的成功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跟随比奈的脚步,试图了解国际象棋棋手怎样思考,以及是什么让棋手变为杰出的大师级人物。这些研究中,最具启发的一项由三位英国籍研究人员在2006年开展,他们是来自牛津大学的梅里·比拉里克(Merim Bilali)、彼得·麦克劳德(Peter McLeod)和来自布鲁内尔大学的弗尔南德·戈贝特(Fernand Gobet)。

  出于我们马上便会阐述的理由,三位研究人员选择的研究对象并不是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而是一些学习国际象棋的在校学生。他们从中小学的国际象棋俱乐部中招募了57个孩子,年龄为9~13岁,平均每人接触国际象棋的时间大约为4年。有些孩子已经是相当优秀的棋手了,优秀到足以在国际象棋比赛中轻松击败一般的成年棋手,但有些却并非如此优秀。57个孩子中,有44个是男孩。

  比拉里克等人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智商在国际象棋棋手的棋艺进步方面发挥怎样的作用(如果说有作用的话)。许多心理学家已经研究过这个问题,而且,正如梅里等三位研究人员在报纸上发表的结果报告中指出的那样,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答。

  例如,有的研究发现,智商和国际象棋的棋艺之间存在关系,而且,通过测验测量得出的视觉空间能力与国际象棋的棋艺也存在关系。不论是哪种情况,似乎都不是特别令人吃惊,因为我们一般认为,国际象棋需要高于常人的智商,而视觉空间能力看起来对国际象棋格外重要,因为棋手们在研究可采用的战术时,必须能够想象棋子的位置以及自己的招法。但比拉里克等人的研究以年轻的国际象棋棋手为对象,虽然他们发现,这些年轻棋手确实在智商分数上高于常人,但智商与某位特定棋手的棋艺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关系。

  相反,在成年人中开展的一些研究通常发现,在视觉空间能力方面,成年的国际象棋棋手并不会比非国际象棋棋手的正常成年人突出。研究还表明,棋艺高超的成年国际象棋棋手,甚至是特级大师,其智商也不会比受过同等教育的其他成年人更高。棋艺高超的国际象棋棋手的智商,与他们的国际象棋等级分之间同样不存在任何关联。在研究成果中,令我们这些看着擅长下国际象棋的虚拟角色长大的人稍稍感到有些奇怪的是,所有证据都表明,在成年人之中,智商的高低与国际象棋棋艺的高低之间并不存在关联。

  甚至更加奇怪的现象出现在围棋中,这种棋类运动通常被认为是国际象棋的亚洲版本。它由两位棋手对弈,一方执白,一方执黑,双方轮流下子。围棋的棋盘由纵横各19条线组成。19×19形成了361个交叉点。下围棋的目标是包围和吃住对手的棋子,赢棋的一方是在棋局结束时控制了棋盘上更大范围的一方。

  尽管在围棋中只有一类棋子,也只有一种走法(把棋子走在交叉点上),但这种棋实际上比国际象棋更为复杂,因为它可能形成的不同棋局,远比国际象棋可能形成的不同棋局多得多。实际上,事实已经证明,开发高质量的围棋软件比开发高质量的国际象棋软件,挑战大得多。最优秀的国际象棋电脑软件经常能够战胜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但围棋软件则不同,至少到2015年时,还没有哪种围棋软件可以与一流的围棋选手相提并论。[1]

  因此,你可能假设,围棋高手的智商一定更高些,或者,也许他们拥有突出的视觉空间技能,但你又错了。最近对围棋高手的研究表明,他们的平均智商实际上还低于普通人。有两项针对韩国围棋高手开展的单独研究发现,围棋高手的平均智商为93,而控制组中的非围棋棋手的普通韩国人(年龄与性别都和围棋棋手相同),平均智商在100左右。尽管两项研究中的围棋高手数目少一些,使其低于常人的智商可能也只是统计上的偶然,但显然,围棋高手在智力测验上的分数并不会比普通人的分数高。

  训练时间比智商更重要

  对照这一背景,比拉里克等三位英国研究人员开始解决关于国际象棋棋手的相互冲突的结果。智商更高的话(也就是说,智力测验的分数更高),会不会帮助人们提高国际象棋的棋艺?研究人员计划开展一项研究,同时着重考虑智商和训练时间。较早的研究只观察了其中的某一个因素,并没有将两个因素同时加以考虑。

  比拉里克和他的同事开始尽可能多地了解那57位年轻的国际象棋棋手。研究人员测量了棋手们方方面面的智力,不仅包括他们的智商和空间智力,还包括他们的记忆力、语言智力和处理速度。另外,研究人员会询问这些孩子,他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下棋、累计花了多长时间来练习。研究人员还要求孩子们每天都写练习日志,持续约半年时间,在日志中记下每天练习的时间。

  这项研究的一个不足之处是,大部分的这种“练习”时间,实际上是他们与俱乐部的其他棋手进行对抗,而不是单独练习,而且,研究人员并未区分这两种类型的练习。尽管如此,测量的结果依然合理地估计了每个孩子付出多大的努力来提高他的棋艺。

  最后,研究人员还采用两种方法来评估孩子们的棋艺水平,一是给孩子们发放一些国际象棋的问题,要求他们解答,二是简单地向孩子们出示一些正在进行中的棋局,要他们从记忆中重新构建棋盘上的子力位置。少数一些孩子经常参与比赛,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还考虑了他们的等级分。

  当研究人员分析获得的所有数据时,得出的结果和其他研究人员已见证过的结果相类似。孩子们已进行的国际象棋练习,是解释他们棋艺高低的最大因素:练习得越多,他们在棋艺的各项测量指标上的得分也越高,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智商因素在影响他们的棋艺方面虽然作用较小,但依然显著:智商越高,棋艺也越高,两者之间相互关联。令人惊讶的是,视觉空间方面的智力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记忆力和处理速度则重要得多。观察所有这些证据,研究人员推断,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们中,尽管天生智力(或者说智商)依然在棋艺上发挥着作用,但练习是关键的因素。

  不过,当研究人员只观察这群孩子中的“精英”棋手时,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些“精英”棋手包括23个孩子,全都是男孩,他们经常参加当地的、全国的、有时甚至是国际级别的比赛。他们的国际象棋平均等级分为1603分,最高的为1835分,最低的为1390分。简单讲,这些孩子已经十分擅长国际象棋了。对于参加国际象棋比赛的任何一位棋手来讲,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平均等级分约为1500分,意味着在这群“精英”棋手之中,大多数孩子都高于那一平均水平,甚至是最差的棋手,也可以不太费力地“将死”一名具有一定棋力的成年棋手。

  在这23个孩子中,练习的量依然是决定他们棋艺的重要因素,但智力并没有发挥显著的作用。尽管这群精英棋手的平均智商高于57名棋手的平均智商,但总体来讲,他们之中智商稍低一些的人的棋艺,反而比其中智商稍高一些的人更高超一些。

  信息量太大了吧?暂时歇一歇,消化一下刚刚的那些信息:在这群年幼的、棋艺高超的国际象棋棋手之中,智商更高的棋手不但不再有优势,反而似乎还稍稍不利一些。研究人员发现,其原因在于,智商较低的精英棋手往往练习得更多一些,这使得他们的棋艺得到了精进,从而比同是精英棋手的智商稍高一些的人棋艺略高一些。

  这项研究十分有助于解释早期的研究之间的相互冲突,那些研究发现,在年幼棋手之间,智商的高低与棋艺的高低相关联,但在已成年的参加比赛的棋手,以及大师和特级大师之间,则不是这种情况。这一解释对我们十分重要,因为它不仅适用于国际象棋棋手棋艺的精进,而且适用于任何一项技能的发展与提高。

  当孩子刚刚开始学习国际象棋时,他们的智商(也就是在智力测验中的表现)在他们可以多快地学习下棋并达到一定的棋力方面发挥着作用。智力测验分数较高的孩子,通常觉得更容易学会和记住国际象棋的规则,并构思和执行相应的战术;所有这些,使得他们在学下棋的早期阶段占据了优势,那时,他们可以把抽象思维直接应用到棋盘之上。这类学习,与学校中的学习并没有什么差别,而比奈研发智力测验,最初针对的测验对象也是在校学生。

  但我们知道,随着孩子(或成年人)学习下国际象棋,他们也创建了一系列的心理表征(基本上是一些心理捷径),使得他们既能很好地记住棋盘上的棋子,又能快速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棋局中的合适招法上。这些优质的心理表征,很可能使他们能够更加迅速而有效地下棋。如今,当他们看到某一特定的棋局时,不用再去仔细地思考采取怎样的攻势,或者去思考可以怎样攻击对方了;相反,他们识别了一种模式,知道哪些招法最有力,而对方的应招可能是什么。不久之后,他们就不得不运用短时记忆和分析技能来想象,如果他们下这步棋,则对手下那步棋,诸如此类,棋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还会努力记住棋盘上所有棋子的位置。他们很好地理解了某个特定的局部将会怎样发展下去,并运用逻辑思考能力来处理自己的心理表征,而不只是处理棋盘上单个的棋子。

  有了足够的单独练习,棋手们在下棋时的心理表征就变得十分有益和强大,以至于区分两位棋手的最重要因素不再是他们的智商(包括他们的视觉空间能力,或者甚至是记忆力或处理速度),而是心理表征的质量与数量,以及他们可以多么有效地运用这些表征。由于这些心理表征是专门为分析棋局形势以及想出最佳招法而创建的,因此,对下棋而言,心理表征的作用远比简单地运用棋手的记忆力和逻辑,并且将棋盘上的棋子作为单个的、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物体来分析,有效得多。

  还记得吧,心理表征往往是通过数千个小时对特级大师棋局的研究创建起来的。因此,等到棋手练成了特级大师,或者是一位小有成就的12岁棋手,通过智力测验而测量的能力远远不如他通过练习而创建的心理表征那么重要。我认为,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观察有成就的棋手时,看不到智商与棋艺之间有什么联系。

  当然,智力测验测量的能力,在早期似乎确实发挥着作用,而且,一开始学下棋时,智商更高的孩子似乎棋力也更胜一筹。但比拉里克和他的同事发现,在那些参加比赛的孩子中(也就是说,他们经常为参加比赛而专注练习,以至于水平比他们学校的国际象棋俱乐部的成员们更高一些),往往有一种趋势:智商较低的孩子,练习得更刻苦一些。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但可以推测:所有这些精英棋手都致力于学好国际象棋,但在刚开始接触时,智商较高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提高他们的棋艺。另一些人为了努力赶上智商高于他们的同伴,练得更刻苦一些,并且养成了比同伴练得更多的习惯。由于他们如此刻苦地练习,他们的棋艺实际上已经超过了那些智商高于他们的同伴了。而智商较高的孩子,最初并没有感受到这种要去努力追赶别人的压力。

  在这里,我们找到了一条重要的经验:从长远来看,占上风的是那些练习更勤奋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开始在智商或者其他才华方面稍有优势的人。

  [1] 2016年3月, 谷歌旗下DeepMind 公司开发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 对战世界围棋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并以4 : 1 的总比分获胜。——编者注

子午书屋(ziwushuwu.com)

【上一篇】:换个角度看基因差异 ‹‹ 返回目录 ›› 【下一篇】:“缺乏”天生才华的人

· 推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少年维特之烦恼  瓦尔登湖  老人与海  月亮和六便士  人生的枷锁  少有人走的路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 趣知识 人生格言 道德经